您當前的位置 :生活 >
    道林古鎮(一起閱山河·名家看寧鄉)|熱點評
    2025-09-07 15:03:10   來源:掌上長沙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張戰


    (相關資料圖)

    去年冬月,我和妹妹陪母親訪問了寧鄉縣的道林古鎮。

    1938年文夕大火,我祖父在長沙三泰街的宅子燒成灰燼,大伯父奔赴抗戰前線,祖父帶著其他家眷逃到寧鄉縣道林古鎮附近的老屋沖避難。那時,日本侵略軍暫還未進犯這里,祖父在老屋沖置有一些田地,11歲的父親正讀高小,也因此轉入當時寧鄉的靳江小學就讀。父親一生浮沉,命途多舛,卻從不喜歡說悲傷的事情,講給我們聽的大多是歡喜事。他不止一次說到靳江小學,那曾是他的短暫天堂。他的作文常打滿分,也常張貼在學校墻上當范文,其中一篇被老師推薦,在當時的《抗戰日報》上發表,因此得了“小文豪”的稱號。他在靳江小學有三位同窗好友,連他一起被稱作“四杰”,他們的友誼伴隨終生。父親最津津樂道的卻是,放暑假,躺在道林老屋沖堂屋里的長條凳上,嚼蠶豆,讀《水滸》,吹南風。父親笑瞇瞇模擬當年的動作:左手執書,右手掌心一小握炒蠶豆,拇指與食指捏住一粒往張著的嘴里丟,一丟一個準。

    父親去世后,母親發愿到父親曾生活工作過的地方再走走,我和妹妹便陪她去了不少地方。這次來道林古鎮,一是想尋訪一下老屋沖,同時也看看道林古鎮。

    已是12月中旬,天空湛藍,陽光明艷而清冷,光線仿佛有金屬質感,手指一彈,會發出脆響。冬季南方山水依舊秀潤,靳江一脈清流,蜿蜒而去,我們貪看靳江河粼粼波光,盡沿著靳江河岸走。兩岸多有稻田。稻子雖已收割,留在田里的稻茬也整整齊齊,依稀還有稻草清香。不久就望見道林古鎮前兩座飛檐翹角的牌樓,其中一座寫有一副嵌名聯,上曰:懷真抱道。下曰:秀士如林。道林確實出過不少名人秀士,有抗日名將,有文人學者。李澤厚先生也出生于道林,還就讀過湖南第一師范。

    道林古鎮實則兩個區域,一是老道林鎮,舊稱寧鄉鋪市,始建于唐,千百年來水陸繁華,青石八里鋪道,商鋪簇簇云云,糧食、茶葉、綢緞、香粉在此周轉集散。文夕大火后,古城長沙,可憐焦土。不少長沙人逃難于此,一時人煙愈盛,號為『小南京』。緊挨著老道林鎮的是近些年陸續打造的道林古鎮景區。雖為人工,卻極像一個自然村落。我們從明亮高敞的圓形木門樓進入景區,長長木廊兩側,幾樹芭蕉掩映,枝葉紛披,雖已冬季,不見襤褸,依然蒼翠油綠。正午的陽光打在芭蕉葉上,光影幻動,風過簌簌,頗有畫意。清代文人張潮說,種蕉可以邀雨,大概蕉下聽雨,使人心靜吧。而此時冬日暖陽,綠葉搖空,生命力十足,仿佛是它撐起了一片晴空。母親坐在廊橋椅上歇息,我和妹妹愛這幾樹芭蕉,停停走走,盤恒了好一時。妹妹恰巧穿了件云杉綠的斗篷式風衣,我笑道:今天你可以起一個號,叫芭蕉仙人了。

    出了木廊,一條青麻石路將荷塘一分為二。左右荷塘殘荷枯梗,鐵線銅鉤,并無頹相。走過荷塘,便是略有瘦意,卻依然清澈的靳江河了。河上一彎石拱橋,橋左邊有漁人渡,柳樹岸邊并浮著三只無篷船。沿岸錯落幾處紅土墻黑瓦檐的院子,各有布局,卻都是湖湘本土普通農居樣式,有正房,有偏廈。正房內放著農家常用的八仙桌、長條凳,臥室里有寧波床、兩門柜、洗臉架,偏廈或是廚房,或是農具屋,柴灶碗柜,扁擔挑桶,有條有理,一應俱全。一切那么自然,仿佛主人剛剛想起田里有事,出門下田去了,門卻忘了關。院子屋角墻邊,或石榴,或枸木,或桑樹,或榆樹,看似隨意,卻生在恰恰好的位置,一棵都挪動不得。院落以黃泥矮垣圍聚,矮垣上爬滿薜荔藤。母親說,要是八、九月來,就是薜荔結果的時候。薜荔果像一個個綠色小錘子,又像一把把小綠鎖,做涼粉,用的就是薜荔果。

    我們陪著母親游游走走,一路稻田菜圃,禾花雀與麻雀在我們前后競相起落,并不怕人。我們也如入桃花源中,忘了這是景區。直走到景區左邊最里面的農耕文化博物館,母親在這里看得最細最久。她是農家女兒,認得很多農家用物,光斗笠就認得好多種:這是細篾斗笠,這是尖斗笠,這是竹葉斗笠,這是湖斗笠,這是皮紙斗笠。妹妹調皮地大喊:這都是——斗笠!母親愛那用稻殼和著紅泥糊的土墻,她的手在粗糙的墻面細細摸索,心里起了很深的鄉愁。

    正午已過,我們擔心母親餓了,又惦記著去找父親的老屋沖,便慢慢出了景區,去老道林鎮上吃了午飯。老道林鎮現在是實實在在的新道林鎮,或曰新老并存,時光在此折疊。主街多為民國風建筑,羅馬柱門廊,半拱型窗楣,地面鋪著藍白蓮花復古圖案瓷磚。我們邊走邊讀那些商號鋪面的招牌名字,卻在一幢三角尖頂、高圓拱窗、端莊典雅的建筑前停下了腳步。這幢建筑正中廊柱,由上而下寫著五個大字:國立圖書館。左右廓柱上書一副繁體字對聯,上曰:萬古流傳新教育。下曰:千秋根柢大文章。最右側廓柱上還寫有:史料、期刊、詩集、文獻。我讀到“詩集”二字,心頭翻熱。中國的國教果然是詩教啊!我們在此端然默立,沉思良久。道林古鎮新新的,卻不知為何令人懷舊起來。橫街則有些老明清徽派建筑,也有湘西式的木樓建筑。街上食鋪和特產店大多寫著賣扎魚、扎鴨、蒸肉米粉、酸棗糕的招牌。母親說,扎魚扎鴨,可能是酢魚酢鴨。寧鄉出好曲酒,用紅曲粉調酒腌制雞鴨魚肉,有奇香,易保存。

    那天下午,我們圍著道林鎮周邊打聽老屋沖。我們找到了老屋沖,就在靳江河邊,四周阡陌縱橫,稻田遼闊。夕陽下的老屋沖一片金黃,母親靜靜站著,身影長長,投在這片土地上。老屋沖后來叫老屋組,再后來并入道林金華鄉了。

    (張戰,作家,詩人,曾獲“丁玲文學獎”、首屆“艾青詩歌獎”提名獎、首屆“五糧液杯”中國詩歌大賽特等獎等獎項。)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夜色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色欲 |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亚洲成人免费网址|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免费网站| 亚洲AV一二三区成人影片| 亚洲情A成黄在线观看动漫软件 | 亚洲小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片在线看片| 亚洲人成电影青青在线播放| 亚洲娇小性色xxxx|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AV波多JI|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亚洲精品无播放器在线播放|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青青| vvvv99日韩精品亚洲|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亚洲av最新在线网址|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娇色|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无卡|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V无码久久| 亚洲一区二区女搞男|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无码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无码毛片 | 亚洲婷婷五月综合狠狠爱|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亚洲日韩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