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袋米標重10公斤,到底夠不夠秤?”這或許是許多消費者心中的疑問。定量包裝商品的“秤準量足”,直接關系到市場公平和消費者的切身利益。8月26日,桂林市市場監管局深入企業一線,開展2025年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監督專項抽查,真正把監管落到實處。
▲李新強(右三)帶隊檢查靈川縣一家飼料生產企業
(相關資料圖)
“此次專項抽查是貫徹落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計量強基工程’和‘推進法制計量監管守護民生行動’的具體實踐,旨在從源頭抓起,強化定量包裝商品的計量監管,嚴厲打擊‘缺斤短兩’, 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桂林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李新強介紹,抽查以“雙隨機、一公開”方式進行,確保透明公正。
當天,李新強帶領執法人員和檢驗人員,一同走進位于靈川縣的兩家糧油和飼料生產企業。執法隊伍深入企業成品倉庫,對袋裝大米和飼料進行抽樣,共抽取大米3批次、飼料5批次,依據《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逐一對樣品進行計量檢驗,重點檢查商品法定計量單位的使用是否規范、凈含量標注是否準確、實際含量與標稱凈含量的誤差是否符合規定。
▲執法人員與檢驗人員仔細核對商品包裝上標注凈含量的字符高度
“根據《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督管理辦法》規定,凈含量大于1千克的袋裝商品,包裝上標注凈含量的字符高度不得小于6毫米。”執法人員一邊檢查,一邊向企業負責人細致講解相關法規要求,并解釋說,“這是為了確保標注清晰醒目,讓消費者,特別是老年消費者,能夠看得清、看得懂,明明白白消費。”這場檢查不只是監督,更是一次助企幫扶,執法人員主動為企業排查問題、“把脈問診”,把執法變成了生動的現場課堂。
“這次檢查真是一次全面的‘體檢’!”一位企業負責人感慨地說,“執法同志不僅查得細,還幫我們指出了幾個平時沒留意的管理盲點。這樣實打實的指導,比我們自己摸索強多了!”
除了計量檢查,執法人員還針對企業在品牌建設、商標保護中遇到的難題予以解答,并積極宣傳推廣“灣區認證”,鼓勵企業積極融入大灣區,拓展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接下來,我們還將以食品、日用品和農資建材領域等民生關切為重點,持續開展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監督檢查,守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李新強表示,通過加大監管和宣傳力度,既要嚴厲打擊計量違法行為,也要增強企業主體責任意識,切實維護市場公平秩序,讓“秤準量足”成為市場常態,讓消費者買得放心、用得安心。
文:蔣深旭/圖:梁曉珊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