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荔江國家濕地公園“煥新” 書寫“人與自然共生”答卷-每日時訊
    2025-09-08 10:13:50   來源:桂林生活網-桂林晚報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荔江國家濕地公園金雷橋以西修復后,石灘復綠,還設置了生態塘。(荔浦市林業局供圖)

    荔江國家濕地公園荔江灣生態修復后,河灘生機勃勃。 (荔浦市林業局供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漓江流域生態保護的壯闊畫卷中,荔浦市正以一場濕地修復實踐,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篇章。

    近日,作為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子項目,廣西荔浦荔江國家濕地公園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主體工程完工,699.99公頃的喀斯特河流濕地煥然一新。清澈江水環抱蔥郁洲島,軟質駁岸銜接水陸生態,遷徙鳥類在此駐足,周邊村民漫步健身步道,昔日面臨生態退化的灘涂洼地,如今已蝶變為集“自然之帶、文化之帶、健康之帶”于一體的生態樂園,為漓江下游生態安全筑起堅實屏障。

    ■變化

    “以前河邊盡是裸露的礫石灘,雜草長得比人高,一到雨季就積水堵河。現在站在三聯橋上望去,江水碧綠,蘆葦搖曳,很多水鳥都來了!”家住荔浦市青山鎮的村民李大爺,談及這里的變化,難掩欣喜。

    這份“蝶變”源于對濕地生態痛點的精準破解。荔江國家濕地公園地處漓江下游農產品供給區,涵蓋修仁鎮、青山鎮15個村落,東西綿延24.7公里、南北跨度11.9公里,既是喀斯特地貌的天然濕地樣本,也是鳥類遷徙通道的重要節點。然而,受歷史采砂、農業開墾、硬質駁岸阻隔等影響,這里曾面臨河道淤積、水質下降、生物棲息地萎縮等問題。

    如今,隨著生態修復工程的推進,這片濕地已實現“脫胎換骨”。通過疏浚河道、重塑洲島地形,昔日堵塞的河段恢復水系連通,8萬立方米淤沙清理讓江水循環更通暢。在白虎頭—上渡尾、三聯村等區域,人工打造的漫水淺灘播種著漿果類植物,新打造的鳥類棲息地與魚類棲息地成為野生動物的“新家”。格賓石籠與生態木樁結合的軟質駁岸,取代了生硬的硬質堤壩,既抵御水流侵蝕,又為水生生物提供了棲息與繁衍的空間,本土植被讓河岸披上綠裝。

    生態的改善不僅提升“顏值”,更激活了經濟與社會價值。每到周末,濕地公園周邊人頭攢動,夜間的廣場舞等活動引得游客駐足。據統計,工程實施以來,濕地公園已吸引周邊縣市游客超10萬人次,直接帶動周邊餐飲、零售等“小攤經濟”增收,真正實現了“生態美”與“百姓富”的雙贏。

    ■背景

    荔江濕地的“重生”并非偶然,而是桂林統籌推進漓江流域生態保護的必然選擇。2022年秋季,總投資54.91億元的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正式啟動,在1.23萬平方公里流域內實施8大類83個子項目,荔江國家濕地公園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是其中關鍵一環,承擔著守護漓江下游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使命。

    荔浦市林業局局長卓榮金介紹,為確保工程科學推進,項目嚴格遵循“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的理念,按上級資金安排分三期招標建設。截至目前,項目已完成186公頃生態保護修復、24公頃濕地修復,主體工程基本完工,為漓江流域“森林覆蓋率維持64.99%、干流水質穩定Ⅱ類”的生態成果提供了有力支撐。

    “荔江濕地是漓江流域的‘腎’,它的修復不僅關乎局部生態,更影響著整個流域的生態平衡。”卓榮金說,項目從規劃之初便錨定“多功能協同” 目標——既要通過水源涵養、水質凈化功能守護漓江水質,也要通過棲息地修復維持生物多樣性,更要為周邊居民提供休閑游憩的空間。“我們始終堅持‘宜林則林、宜草則草、宜濕則濕’,不搞‘一刀切’的綠化,為自然留出自我修復的空間。”

    修復工程采用播種本地草種等方式恢復坡岸生態。記者蘇文娟 攝

    濕地修復工程在支流塑造梯級地形,形成層級水流,過濾水質。記者蘇文娟 攝

    ■亮點

    走進荔江濕地公園,從三聯村的生態淺灘到荔江灣的軟質駁岸,處處可見生態修復的“巧思”。項目以打造“自然之帶、文化之帶、健康之帶”為核心,破解了喀斯特濕地修復的多重難題。

    從三聯橋上望去,身披綠衣的小島“臥”在水中,如同一彎明月。荔浦市自然保護地保護中心資源合理利用股股長陳雪晴說,這處河灘原來存在大片裸石灘,有水質污染等問題。修復工程重塑岸灘地形,通過種植本地水生、濕生植被,進行淺灘修復,阻隔人類活動,如今已經恢復了自然生態。沿著三聯村繼續朝荔江灣前行,能看到自成階梯狀的水流,這是修復工程疏浚河道的同時,在支流塑造了梯形地形,形成層級水流,可以過濾水質。

    這些“自然之帶”的構建,技術賦能成為關鍵。針對河道淤積問題,工程采用“疏浚+連通”組合方案,有效提升河道泄洪與自凈能力。為解決外來物種入侵難題,工作人員砍伐、打撈光莢含羞草、水葫蘆等,同步補種蘆葦、香蒲等本土水生植物,恢復本土植被多樣性。在水質保護方面,建設“多水塘活水鏈”人工濕地,在支流入口設置生態攔截帶,通過植被緩沖與水體循環,降解農業面源污染,讓排入荔江的水質得到進一步凈化。

    工程還打造了“文化之帶”,將科普與生態深度融合。荔江生態科普館文化提升段的建設,通過圖文展示、互動體驗等形式,普及濕地生態知識。修仁鎮污水廠周邊生態修復段則將“污染治理”與“生態教育”結合,成為當地中小學的課外實踐基地。

    在“健康之帶”建設上,民生需求被充分考量。項目結合現有防洪堤,修建一條寬3.5米、貫通矮山村至荔江灣的巡護道路,既方便工作人員日常監測,也成為居民健身休閑的“綠色廊道”。“現在沿著江邊步道跑步,空氣清新,還能看風景。”一位居民質樸的話語道出了周邊群眾的共同心聲,生態修復不僅改善了環境,更提升了生活品質。

    ■點贊

    2025年8月15日全國生態日當天,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印發《2025年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典型案例集》,荔江國家濕地公園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成功入選9個典型案例之一。

    劉良是來荔浦投資辦廠的江西人,他現在有一半時間生活在荔浦。剛開始,劉良只身一人來荔浦做生意,是看著濕地公園逐漸煥新的。他說,生活在濕地公園附近,簡直就是生活在天然的大氧吧里,早上迎著晨霧跑步,晚上帶著夕陽回家。后來,他干脆在當地置業安家,還把家人也帶了過來。劉良說,荔浦國家濕地公園不僅僅是荔浦人的濕地公園,更是整個漓江生態保護的重要部分,它的生態修復也是在為漓江保護助力。

    蔡巧玉是一個跑步愛好者,是荔浦市“微馬隊”成員。荔江國家濕地公園生態保護修復項目主體工程實施后,她已經將鍛煉場所“搬”進了濕地公園,幾乎每天都沿著濕地公園跑步。她注意到了濕地公園的變化,比如河岸復綠,河邊建設了“綠色廊道”等,讓公園的空氣更清新、風景更優美了。

    如今,站在荔江岸邊,江水潺潺,鳥聲啾啾,健身步道上的市民、灘涂邊的攝影愛好者、科普館里的學生,共同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

    記者蘇文娟 通訊員周俊遠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亚洲特级aaaaaa毛片| 无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2020年亚洲天天爽天天噜|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在线观看亚洲天天一三视|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 亚洲制服丝袜中文字幕| 91亚洲自偷在线观看国产馆|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亚洲成AV人片在| 亚洲91av视频| 亚洲AV本道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亚洲AV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青草亚洲AV无码麻豆|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AA片|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不卡| 日韩亚洲人成在线综合日本|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不卡 | 亚洲av鲁丝一区二区三区| 7777久久亚洲中文字幕蜜桃|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亚洲jjzzjjzz在线播放| 亚洲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下载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亚洲av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校园春色小说|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男人的天堂av亚洲一区2区| 亚洲欧洲中文日韩久久AV乱码|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 亚洲午夜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中韩乱码亚洲大片 | 久久被窝电影亚洲爽爽爽|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