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30日,“樂芽計劃之‘行走的音樂會’——沙自成溪 途餉樂章·滇湘青少年文藝展演”在湖南省音樂廳舉行。
此次展演,是一場落實鄉村振興與文化自信自強政策的生動實踐,也標志著“樂芽公益計劃”在鄉村音樂教育幫扶與文化傳承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果。
活動圍繞“城鄉兒童共創、共享、共育”的“雙向交流”理念,以“民族音樂”這一橋梁載體,通過湘滇兩地傳統特色藝術形式創編、排練20個舞臺節目,共計100多名來自兩地的青少年參與演出。展演為省內外觀眾獻上一場具有湖湘和云南特色的音樂藝術展演。
樂芽計劃發起人、文藝展演總策劃導演,長沙師范學院副教授李宇涵表示,青少年是非遺傳承的最鮮活載體。長沙作為“東亞文化之都” “世界媒體藝術之都”,擁有深厚的湖湘文化底蘊。大理劍川縣沙溪鎮石龍村作為“茶馬古道”重要驛站,至今仍保存著完整的白族傳統村落風貌與白族調、霸王鞭、洞經音樂、扎染技藝等活態非遺。樂芽計劃“硬件設施、軟件課程、雙向交流”的立體幫扶模式,旨在立足于青少年這一文化傳播“生力軍”的定位,以音樂教育幫扶為支點,引導青少年“在鄉音中學習音樂,在音樂中認同文化”,從而撬動起鄉村文化的振興和兩地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交流。
據了解,樂芽計劃自2025年1月啟動以來,圍繞“推進鄉村文化振興”“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的目標,累計向云南沙溪鎮石龍村小學捐贈了55套音樂教學設備、508冊圖書,捐贈了線上音樂課程體系,搭建線上音樂教室。以此打破城鄉資源壁壘,讓鄉村孩子享有與城市同質的音樂教育資源。
在活動組織方面,樂芽計劃組織長沙青少年赴沙溪參與“白族非遺體驗營”,學習扎染、白族調等技藝,同步邀請沙溪兒童到長沙參觀省博物館、非遺工坊,初步建立“雙向互促”機制。通過“手拉手書信計劃”“云端共唱”等活動,促成兩地42對兒童建立長期聯系,建立起“文化共學、 情感共融”的深厚友誼。
未來,樂芽計劃還將探索“非遺+教育+文旅”長效機制。持續推進鄉村音樂教育資源均衡,促進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與城鄉文化交流。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