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汗水與成長中打撈“暑”于自己的“第一桶金”——
(資料圖)
桂林學子暑期兼職圖鑒
▲入夏以來,隨著奶茶店生意的火爆,越來越多年輕面孔出現在操作臺前。
◥隨著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和即時配送需求的激增,外賣騎手成為不怕辛苦、追求較高時薪的學生的兼職首選。
▲不少學生選擇在連鎖超市內兼職。崗位選擇的背后,是需求與供給的精準匹配,也是學生們基于自身條件、目標與興趣的務實考量。
◤超市揀貨員崗位也吸引了不少兼職的學生。
◥不少初入社會或尋求基礎鍛煉的學生選擇奶茶店店員、咖啡館店員、餐廳服務員、商場導購等崗位兼職。圖為暑假兼職的學生在店里打掃衛生。
□本報記者黃敏 文/攝
7月22日傍晚6點,秀峰區萬象城商區的熱鬧正逐漸升騰。下班的白領步履匆匆,結伴的學生笑語喧嘩,餐廳叫號聲此起彼伏。空氣中交織著食物的香氣、新出爐面包的甜味與夏夜特有的溫熱氣息,共同勾勒出一幅繁華喧囂的圖景。
一家奶茶店里,玻璃門將外界的喧囂稍稍阻隔。來自灌陽縣黃關鎮、剛剛參加完高考的桃子同學正在認真工作。只見她目光掃過點單屏后,利落地取出塑封杯放在操作臺上,轉身便從冷藏柜中精準量取茶底注入杯中。隨后,她用冰鏟舀起晶瑩的冰塊,“嘩啦”一聲落入杯內,清脆的撞擊聲在店內回蕩。這聲響與空調風里彌漫的香甜交織,成了她這個暑假最熟悉的背景音。這是19歲的桃子第一次以打工的方式度過暑假,也是這座城里無數學生用汗水兌換成長的縮影。
隨著七月暑熱漸盛,像桃子這樣結束階段性學業的學生,正如潮水般涌入暑期兼職市場。他們用青春的活力,為這座城市的運轉注入了一股獨特的“青春力量”。
為什么選擇暑假兼職?
忙碌了一個多小時,桃子終于迎來了短暫的休息時間,便和記者聊起了自己的情況。
“高考結束,一下子感覺心里空落落的。”桃子的聲音里帶著一絲初入社會的靦腆,“在家待著也是待著,不如出來試試。爸媽也挺支持的,覺得我該鍛煉鍛煉。”對她而言,這份奶茶店的工作,意義遠不止于每小時十幾元的報酬。“第一次自己賺錢,感覺特別不一樣。雖然累,但每次想著工資,或者看著微信錢包里的余額慢慢多起來的時候,心里特別踏實。”桃子說,她想用這筆錢買些上大學需要的東西,或者給爸媽買個小禮物。“花自己賺的錢,感覺很‘理直氣壯’。”她說。這“第一桶金”,承載著桃子對經濟自主的初步嘗試,也是其對自我能力的肯定。
記者通過采訪發現,在暑期兼職群體中,像桃子這樣有著明確目標的學生并不少見。不同的成長階段,讓他們對這份工作有著不同的期待——
對于即將踏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說,暑期兼職是社會“預習課”。在一家美妝店兼職產品銷售的大二學生小陳對此深有體會:“學校里學的理論多,實際操作和與人打交道是另一回事。銷售工作很鍛煉溝通和應變能力,也能提前感受職場氛圍,為以后實習、求職打個底。”
經濟壓力則是不少學生的現實考量。跟著堂哥一起送外賣的大三學生吳亦洲來自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他告訴記者:“我算過賬,大學學費、生活費都不便宜,不想總伸手向家里要。暑假兩個月辛苦點,能攢下幾千塊,至少下學期的生活費能解決一點,爸媽的壓力也能小點兒。”
當然,也有學生選擇暑假兼職的原因是擺脫“空虛感”。在親戚家甜品店做店員的準大學生小林說:“剛開始放假時天天玩,后來慢慢覺得這樣沒意思,就想做點有意思的事。現在每天學習制作不同種類的甜品,看著它們被顧客選走,很有成就感。感覺時間被填滿了,人也更充實了。”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還遇見了把暑期兼職當作拓寬視野的窗口的大學生張徽茵。目前,她在萬象城一家餐廳兼職引位員。她告訴記者:“這里客流量大,能觀察到很多消費行為和空間利用的細節,對我的專業學習其實也有啟發。而且接觸形形色色的客人,挺有意思的。”
可見,學生們的暑期兼職選擇,早已超越了單純賺取零花錢的層面。這對他們而言,更像是踏入社會前的一場預演。它承載著他們對自我能力的探索與證明,蘊含著減輕家庭負擔的責任感,也寄托著對抗虛度光陰、追求充實生活的積極態度。在奶茶的甜香里,在奔波的汗水中,在與人交流的每一刻,他們用青春的實踐,丈量著校園與社會的距離,為未來的成長積攢寶貴的經驗與底氣。
選擇什么崗位?
在走訪過程中記者看到,在萬象城熙攘的人群中,桃子熟練地打包好一杯奶茶遞給顧客;在明亮的美妝柜臺前,小陳熱情地向顧客介紹一款新上市的口紅色號;在華燈初上的傍晚,吳亦洲騎著電動車穿梭在桂林的街頭巷尾,后座的外賣箱里裝著熱騰騰的晚餐。他們的身影,折射出桂林暑期學生兼職崗位的多元化。
整體來看,服務行業成為學生暑期兼職的“主陣地”。奶茶店店員、咖啡館店員、餐廳服務員、商場導購等崗位,因其入職門檻相對較低、工作時間相對靈活、需求量大,成為像桃子、小陳、小林、張徽茵這類初入社會或尋求基礎鍛煉的學生的首選。一家餐飲店的老板告訴記者:“暑期是我們最忙的時候,學生兼職能填補很大的人力缺口。他們學習能力強、上手快,雖然流動性也大,但充滿青春活力是優勢。”
隨著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和即時配送需求的激增,外賣騎手、快遞分揀/配送員等崗位也吸引了越來越多像吳亦洲這樣不怕辛苦、追求較高時薪的學生。烈日下的奔波考驗著體力,但也提供了相對自由的工作時間和清晰的報酬計算方式。“多勞多得,時間自己掌握,只要肯跑,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吳亦洲告訴記者,“就是這個天曬得厲害,得做好防曬。”
對于專業技能初具或尋求更對口實踐的學生,一些技術性、專業性更強的兼職成為他們的選擇。“我有不少同學去做教育機構助教、圖文設計助理、新媒體運營助理、操辦活動公司的現場執行助理,甚至是一些小型公司的文員。”張徽茵說,“雖然他們做的基本是基礎活,但能接觸到真實項目和行業流程,比在學校做作業更有實戰感,對將來找實習工作也有幫助。”
此外,記者了解到,依托桂林豐富的旅游資源,旅游咨詢點接待員、民宿前臺等崗位也成為部分學生,尤其是旅游、酒店管理等相關專業學生的獨特選擇,既能賺取收入,又能深度接觸行業,一舉兩得。
不僅如此,記者在搜索過程中發現,在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線上兼職”也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內容創作、在線客服、線上家教、店鋪運營助理等崗位,因其突破地域限制、工作場所靈活,吸引了一批擅長網絡操作、希望更自由支配時間的學生。
在記者看來,崗位選擇的背后,是需求與供給的精準匹配,也是學生們基于自身條件、目標與興趣的務實考量。無論是選擇在冷氣充足的商場微笑服務,還是在烈日下疾馳送單,抑或是在屏幕前敲擊鍵盤,他們都努力在短暫的暑期里,找到那個能承載自己“第一桶金”夢想的支點。這個選擇本身,已是他們邁向獨立與成熟的重要一步。
收獲了什么?
“通過一段時間的兼職,覺得最大的收獲是什么?”面對記者的提問,桃子笑著陷入了沉思。
短暫的停頓后,她撫摸著水杯,緩緩開口。“以前覺得賺錢是件很遙遠的事,現在才真切感受到每一分錢的分量。站一天腿很酸,高峰期手忙腳亂也會慌,但這些‘辛苦錢’攥在手里,特別踏實。而且,”她頓了頓,聲音輕快起來,“好像突然理解爸媽了,知道他們供我讀書的錢是怎么來的。想著打算用工資給他們買禮物時,那種感覺……嗯,很不一樣。”這份對勞動價值的體認和對父母辛勞的理解,是她未曾預料的心靈“第一桶金”。
而張徽茵在談及收獲時,語氣十分篤定:“觀察力,真的練出來了!從客人進門的一個眼神、步伐快慢,大概就能判斷他們是趕時間還是悠閑聚餐,安排位置時心里就有譜了。課本上可學不來這種‘讀人術’。”這份在真實商業場景中磨礪出的敏銳,是她在書本之外收獲的寶貴財富。
對于在美妝柜臺兼職的小陳,“收獲”則更偏向于內在能力的突破。“最大的改變是臉皮‘厚’了,也‘軟’了。”她笑著解釋,“厚”是自己不再輕易被別人的拒絕打倒,能更坦然地面對顧客的“再看看”;“軟”則是學會了更靈活地與人溝通,根據顧客的反應調整推銷話術。“以前我在陌生人面前說話會打磕巴,現在能比較自然地介紹產品、處理異議,這種自信的提升,我覺得比賣貨的提成還值錢。”
烈日下,剛送完一單外賣的吳亦洲在樹蔭下短暫歇腳,汗水浸濕了后背。“收獲?那必須是‘抗造’唄!”他抹了把汗,語氣里帶著一絲自豪,“桂林這天氣,騎車跑一天是真考驗人,但熬過來了也就覺得沒什么大不了了。而且用自己賺的錢交學費、當生活費,花起來腰桿都挺得直,不用總惦記著家里給錢,這種獨立的感覺,很爽!”
他們的話語樸素卻真切,勾勒出暑期兼職豐盈的精神圖譜。這“第一桶金”的珍貴,遠非金錢數額所能衡量。在桂林盛夏的喧囂與熱浪中,這群年輕的實踐者,正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體悟著“暑”于他們的人生又一課,為未來積攢著無可替代的經驗與底氣。
需要注意什么?
日前,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發表的一篇名為《暑假工求職騙局頻發,不能讓“社會新人”流汗又流淚》的評論引發社會關注,文章中提到:“梳理相關新聞報道可以發現,暑假工求職陷阱可謂花樣百出,令人防不勝防。”“需要特別提醒有暑假兼職計劃的年輕人,求職路上的每個環節都得‘多長個心眼’。”
記者結合采訪對象提供的經驗以及勞動保障部門的建議,總結出以下幾點關鍵注意事項:
一、警惕“付費陷阱”,捂緊“錢袋子”。對任何還沒開始工作就要先交錢的情況,比如報名費、押金、服裝費、培訓費等,都要高度警惕!正規用人單位招聘暑期工,通常不會向求職者收取任何費用。遇到此類要求,務必果斷拒絕,并向市場監管或勞動監察部門反映。
二、明明白白簽協議,清清楚楚算工時。口頭承諾再好聽,也不如白紙黑字來得可靠。無論工作時間長短,務必要求簽訂書面協議,哪怕是簡易的勞務協議或實習協議也行。協議中需明確工作內容、地點、時間、薪酬標準、支付方式及周期、是否需要輪班夜班等關鍵信息。
三、核實信息,眼見為實。收到面試通知或錄用信息,特別是通過非官方平臺獲取的,務必多方核實。
四、保留工作痕跡,學會依法維權。工作中注意保留能證明勞動關系的證據,如工作排班表、簽到記錄等。一旦遭遇工資拖欠、克扣或不合理罰款,不要沉默。首先嘗試與用人單位友好協商;協商不成,及時向用工所在地的勞動保障監察機構投訴。
五、量力而行,安全第一。選擇崗位時,充分評估自身條件和安全風險。對于需要夜間工作、長時間戶外高溫作業、操作有一定危險性設備的崗位,尤其要慎重。確保工作環境符合基本的安全衛生條件,了解必要的防護措施。
六、警惕“高薪輕松”誘惑,拒絕“灰色地帶”。對網絡上標榜“日結數百元”“動動手指就賺錢”“無需經驗高回報”的兼職信息保持高度警惕,尤其涉及“刷單”“跑分”“出租銀行卡/賬號”等行為,極有可能觸碰法律紅線或淪為詐騙幫兇。
七、溝通順暢,告知家人。確定兼職后,務必將工作單位名稱、地址、負責人聯系方式、大致工作時間告知家人或可靠的朋友。保持通信暢通,讓他們知道行蹤。遇到突發情況或感覺不對勁,第一時間聯系家人或報警。
“社會這堂課,實踐出真知,但安全是底線。”正如吳亦洲在結束采訪時所說,汗水澆灌的成長固然珍貴,但擦亮雙眼、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是學生們在賺取“第一桶金”的路上,必須修好的另一門重要功課。這不僅需要學生個體的警惕與智慧,也需要用人單位誠信守約、相關職能部門加強監管與普法,共同為青春實踐構筑一道堅實的防護網,讓這份“暑”于他們的成長記憶,少一些風險的陰霾,多一些陽光與收獲。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信息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