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縣域、鄉鎮經濟成為升級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關鍵領域,小微、三農等群體成為刺激消費和投資端的重要著力點。對于國有大行來說,發展普惠金融不僅是傳統存貸業務的組成部分,而更是承擔社會責任,體現大行擔當的窗口。
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早在2021年5月就成立了鄉村振興領導小組,由分行行長任組長。11月,又成立專營部門,掛牌設立上海市分行“鄉村振興金融部”,全面負責分行鄉村振興工作的牽頭協調和組織推進,與普惠金融部合署辦公。至于為什么要單獨成立“鄉村振興金融部”,交通銀行(601328)上海市分行普惠部/鄉村振興部總經理王健表示,“這是為了突出鄉村振興在普惠金融中的重要地位。”
截止2022年9月末,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涉農貸款余額171.91億元,較年初增加51.35億元;普惠型涉農貸款16.40億元,較年初增加10.39億元。就以上情況,王健分享了交行上海市分行過去一年中在普惠金融和鄉村振興的經驗和挑戰。
【資料圖】
交行上海市分行今年以來在普惠金融和鄉村振興方面有何重點舉措和成果?
王健:第一個就是產業鏈,今年以來交行上海市分行結合客戶所在的經營環境,以及上下游企業,以產業鏈作為核心的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比如,在給一家肥料企業的貸款中就以這家核心企業的授信作為基礎,去給下游農戶放貸款,滿足雙方的資金流動性需求,同時降低雙方的融資成本。
另外從場景金融來說,每個企業可以在上下游的企業里面找到需要融資的場景,以場景金融作為一個突破口,用數字化的手段去解決問題。對于上海本地的農業龍頭企業(集團),交通銀行上海市分行以數據和技術為推動,重塑業務流程,建立“標準化產品+場景定制”的產品延展體系,在特色場景中激發活力。
此外,分行與上海市農委等農業主管部門、上海市中小微擔保基金等機構緊密合作。一是利用“信貸直通車”平臺,服務觸及更多優質新農主體。二是攜手市中小微擔保基金,做大農擔貸款規模。截止9月末,交行上海市分行農擔貸款當年累計投放額超過9500萬元。
今年以來,普惠企業在資金需求上呈現出哪些趨勢和特點?
王健:今年3月起,面對新冠疫情,交行上海市分行以“增量、擴面、降價”為原則,全力支持涉農小微企業度過難關,疫情期間為41戶保供企業發放6.1億元貸款。
我們觀察到,企業對資金的需求呈現出兩極分化。一種是對資金需求特別大,主要是紓困企業。因為從企業的運營來說,有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就是員工工資、房租、水電煤等,而變動成本主要是購買原材料的成本。很多企業流動成本降低,但仍需支付一定的固定成本,比如餐飲、物流企業,還包括制造企業中的科技型企業,仍需大量投入研發成本。
第二種情況則是惜貸,企業不想貸款。這個很好理解,很多企業沒有訂單,沒有業務,也就不愿意貸款。
對此,交行上海市分行也提出了很多幫扶措施。第一個是延期還本付息;第二個是追加一定的貸款量。一般而言,銀行會根據企業近幾個月銷售額的一定比例給與貸款額度,但受疫情影響,一些企業近期銷量極低。對于這些企業,交行上海市分行以企業上一年的銷售額為基礎進行計算,并且視情況在原來40%的基礎上提升到50%,60%,甚至70%,相當于變相提高了貸款額度。
當然我們也會有一定的篩選,比如,對于制造業放松到五成,對于物流企業、保供企業、科研企業、餐飲企業等。一些保供企業的資金沒法回流,交行上海市分
行就以訂單為基礎,按照訂單價格的七折給企業提供貸款。
在普惠貸款產品方面有何創新?
王健:在疫情期間,我們全部通過線上視頻的方式進行信息核實,一方面,按照銀保監的要求,了解客戶,了解客戶的業務,了解客戶的客戶;同時,也滿足了疫情期間企業的融資需求。前期,分行主要利用上海地區總部集聚優勢,利用數字化手段,對龍頭企業、大型涉農集團的上下游客戶進行服務。比如光明乳業(600597)經銷商快貸、農樂農戶貸、普洛斯洛華冷鏈e貸等產品。
這期間,線上化的產品創新也比較多。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標準化的產品,比如說普惠易貸。第二種是定制化的產品,是根據不同的場景定制不同的產品。
此外,交行上海市分行還嘗試運用土地經營權抵押、林權抵押等為農業企業增信,積極參與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等業務探索,在崇明、嘉定等地區推進整村授信項目。
在數字金融創新方面,交行上海市分行目前正在與聯合征信、左岸芯慧進行研究開發,借助農委的相關農業數據,結合總分行現有的模型和技術手段,實現客戶從申請到提款、還款等流程全線上化,并借此不斷完善我行農村信用評價體系,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
未來推進鄉村振興普惠金融業務的發展思路?
王健:主要有三方面機遇。一是重點圍繞綠色蔬菜、食味稻米、都市花卉、優質畜禽、特種水產、生鮮乳業等產業,挖掘上海都市型現代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市場機遇。二是加大對本地特色品牌的環節的信貸支持,做大上海本地重點特色品牌,如:奉賢蜜梨、金山小皇冠西瓜、南匯水蜜桃、青浦一點紅茭白、崇明大米等地產農產品(000061),挖掘上海本地特色農業品牌建設的市場機遇。同時加大對種業行業的金融支持。三是抓住五大新城建設的市場機遇。圍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城鄉融合發展等加大中長期信貸投入。支持鄉村旅游、休閑農業、鄉村文創和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此外,還要圍繞上海貿易中心、航運中心建設,尋找鄉村振興業務的市場機遇。一是深挖一批以糧食貿易為代表的農業貿易龍頭企業。二是對接其他大型農產品進出口龍頭企業,開拓新的處女地。如尋找水果、牛肉等農產品進出口貿易中的商機,以流量做大體量。
最后,深挖上海總部經濟中的鄉村振興市場機遇。上海農業生產物資生產企業的總部或銷售總部集聚,在上下游融資及對外投融資方面,有較大的市場需求。針對這一優勢,一方面通過與本地生產資料生產性龍頭企業的合作,加大上下游鏈屬企業業務拓展,以場景金融為突破口,做大農產品產業鏈融資規模。另一方面,加大與外地分行異地聯合貸款合作,利用總部企業對周邊其他省份縣域地區的對外投資。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