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倪浩】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受疫情沖擊,4月份全國主要經濟指標出現下滑。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表示,總的看,這些都是由于疫情沖擊帶來的短期變化,都是階段性和外在的,5月份經濟運行有望得到改善。在各項政策支持下,國民經濟將會加快恢復,實現企穩回升。
4月經濟受疫情沖擊較大
受國際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國內疫情沖擊明顯的超預期影響,經濟新的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根據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的數據,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2.9%,服務業生產指數下降6.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降11.1%。
其中,工業生產放緩,但高技術制造業保持較快增長。1-4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比1-3月份回落2.5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5%。就業方面,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但主要群體就業基本穩定。數據顯示,1-4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406萬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7%。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1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受疫情影響,4月份制造業表現并不理想,但當前上海疫情已經逐步緩解,且開始分階段復工復產等,未來情況將大為緩解。因此,盤和林認為,工業增加值4月份的瓶頸狀態應該是短期現象;消費方面,到了5月,隨著各地紓困措施的推出,尤其是消費券的使用,很多地區的消費將有所恢復。
二季度仍將保持較好增長
針對“二季度經濟出現負增長的可能性”的提問,付凌暉回應稱,4月份當月主要的工業和服務業出現下降,但這并不意味著二季度整個經濟運行會下降。相信二季度仍然會保持較好增長態勢。付凌暉表示,現在吉林、上海等地的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有序推進,擴大內需、助企紓困、保供穩價、保障民生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正在顯效,5月份經濟運行有望得到改善。
全年5.5%增長目標能否實現
近期諸多外資機構對中國全年實現5.5%的經濟增長目標提出不同看法,付凌暉回應稱,“今年以來有很多的因素超出預期,經濟運行確實面臨很多困難。但是也要看到這些困難都是短期的、暫時的,從全年發展來看,中國經濟保持穩定增長還有不少有利條件”。
付凌暉認為這些有利條件包括:當前,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復工復產效果逐步顯現;投資穩增長作用將繼續發揮,基礎設施和制造業投資支撐有力;消費有望逐步恢復;出口雖然面臨一定壓力,但是持續增長有利條件仍然較多。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1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但是長期高質量發展的勢頭并沒有改變。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再加上財政、貨幣政策齊發力,經濟有望復蘇。他認為,二季度或為全年經濟增長最低點,但三季度之后有望出現逐步回升,全年實現穩增長的目標依然值得期待。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