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下行壓力下,如何打好政策的“組合拳”?5月14日下午,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在參加2022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圓桌討論會上提出,在貨幣政策空間有限的背景下,要加大財政支出力度、優化財政支出方向,穩定預期。
此次圓桌討論以“中國經濟與政策展望”為主題。目前,疫情給經濟造成了沖擊,奧密克戎病毒高傳播性、低致死率的特點使得我國防疫成本越來越高。
“今年疫情在3月初暴發,一年之計在于春,經濟同樣如此,3月份、二季度是每年經濟開局最關鍵的幾個月。”陸挺表示,疫情中心位于長三角地帶,位于第一大城市上海,而長三角是我國的經濟、金融、物流航運中心,汽車等電子高端產業非常密集,供應鏈很長、分工復雜,一旦某些節點在物流方面出現問題,整個產業鏈會被波及,甚至會沖擊出口,對全球的供應鏈都有一些影響。
另外,進入抗疫第三年,不少家庭、企業的儲蓄和積累被不斷消耗,抗沖擊的能力在減弱。疫情之下,失業率上升,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下降,尤其在耐用品方面,人們在房地產方面的投資意愿下降了。
陸挺補充道,國內新房銷售幾乎腰斬,這也影響了地方政府的收入,對于基建投資造成壓力,“二季度GDP增速和一季度相比會明顯下一個臺階,下周公布的4月份經濟活動的數據有可能不是那么樂觀。”
而對于寬松刺激的政策空間和效果,陸挺分析,經過8年多次降準,國家商業銀行的平均準備金率只有8.1%,而且很多中小銀行的準備金率已經接近或降至金融監管所要求的5%的底線,因此降準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了。加之,目前國內有效的信貸需求也比較弱。
“傳統的政策傳導機制有些方面失靈了,以前主要靠地產和基建拉動經濟,這在經濟不好的時候是最重要的辦法。”陸挺表示,現在房地產拉動是很困難的,這對基建的影響很大。
基于這種情況,政策該如何發力?除了發放消費券,陸挺說,今年要加大財政支出的力度,并且優化財政支出的方向,通過加大財政支出力度來穩定預期,保障基層政府的穩定運行并保障市場的主體。
“從財政支出的角度來講,進入疫情的第三年,很多的家庭,還有很多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是非常大的。”陸挺提出,政策要突出紓困的重要性,在財政政策、信貸政策方面向他們傾斜,比如增加貼息、貸款的擔保,給予一定的租金的減免等。
陸挺強調,要加大基建方面的力度,尤其是加快有合理回報的基建項目的開工和建設,優先考慮人口流入地的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基建。另外,可以適時、適度地通過向市場購匯的方式來釋放人民幣的流動性,節約降準的空間,同時維持現在人民幣略有貶值的狀態。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