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劉四紅)5月14日,2022清華五道口首席經濟學家論壇舉行,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提到,如果單單靠基建投資讓內循環完全暢通起來還是不夠的。從一季度的數據來看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到了9.3%,尤其是基建投資出現比較強勁的回升,地產和制造業的投資都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是基建投資能持續多久?他表示,過去基建投資民間資本參與率比較高,但基建投資的回報率下降,地方政府專項債還在增長。這個時候如果繼續投資,可能地方政府的杠桿率水平會越來越高,他強調,要充分估算這方面可能會出現的問題。
李迅雷稱,從一季度的數據來看疫情沖擊非常明顯,無論是必需品消費還是可選消費品都出現了明顯回落,4月份的數據還沒有公布,金融數據公布了,居民貸款房貸也出現了負增長,這是今年以來的第二次負增長,而且負的幅度非常大。居民現在寧可把貸款還了,也不太愿意借貸款,地產的銷量各方面也是明顯走落。
李迅雷表示,內需主要靠投資和消費。投資目前來看,基建投資擔當重任,但是消費引擎還沒有啟動,外資更加受制于海外的需求,隨著美聯儲貨幣政策收緊,外部整體需求也會走弱,我們4月份美元計價的出口也出現了負增長,因此促消費意義還是非常重要。促消費來講,無非應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但是貨幣政策面對現在這樣一種結構性問題,它的作用有限。
李迅雷稱,對于最新金融數據,解讀也是非常多,無論是居民的信貸還是企業的信貸都出現了非常顯著的回落,在目前美國加息背景之下,降息的空間也是有限,所以總體來講目前存在一定程度的貨幣運作政策,同時,央行的貨幣投放力度也處于歷史低位。
財政政策應該非常積極,和去年相比財政支出的增速從廣義上來講在10%左右,去年只有0.3%,今年減稅降費和留抵退稅的力度也是非常大,總規模全年預計到2.5萬億,尤其是留抵退稅這對于解決企業目前現金流問題,紓困問題具有非常積極的效果。問題在于財政投入上,主要是要確保主體也就是企業主體對就業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他認為,對于財政支出直接用于消費領域投入偏少。他建議是財政政策力度要繼續加大,尤其用于消費方面,可以發消費券。
李迅雷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到現在幾個拐點已經出現了,比如人口老齡化的拐點,今年的總人口有可能出現歷史上首次的負增長,勞動年齡人口下降已經持續了10年,與此同時房地產的拐點也出來了。所以,過去的增長模式現在很難再持續了。內需除了靠投資拉動更多靠消費拉動,消費的作用比基建投資的作用會更大,因為基建投資面臨找好項目越來越難、投資回報率越來越低、現金流產生越來越難的問題,所以一定要增加我們的消費。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