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10:00,上海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趙丹丹、市商務委總經濟師羅志松、虹口區涼城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樂躍明、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陳俊介紹上海疫情最新情況。
有媒體提問,現在由于上海封控時間比較長,不少市民難免會出現一些情緒上的焦慮、暴躁等情緒波動,針對這樣普遍的心理問題,請問專家有沒有什么相關的建議?在心理方面應該如何調適?
陳俊表示,封控已經持續一個多月,市民朋友們在家難免有些情緒問題,其實這是長期壓力之下一種常見的心理反應。長期壓力大、應激的情況下容易出現焦慮、恐懼、抑郁,或者是煩躁的情緒。
封控時間久了出現這些情緒其實是可以理解的,但大部分應該都是輕度的、持續時間短的、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比較小的,大多數人是可以通過自身的調整來回歸正常。只有少部分人會出現持續比較長時間的問題,癥狀會比較嚴重,對生活影響比較明顯,針對這部分情況要及時關注。
鑒別重點就是這些癥狀的持續時間、嚴重程度,是否可以自我調整,如果市民朋友們發現自己困在這些情緒當中難以自拔的時候,那么不要猶豫,應該就近尋求專業的精神心理幫助。
如何自我調整?
我在這里給大家6條小建議:1.暫時離開應激源是安全的:可能的情況下,建議暫時離開應激源,可以使用“安全屋技術”,也就是說給自己安排一個私有的空間和時間,在那個小空間里自己是安全的,可以暫時不受外界的打擾,不用去想令人頭痛的問題,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轉移注意力,維持心境的穩定。
2.避免信息過度暴露是合理的:現在是信息爆炸的時代,心情不好再接觸大量紛繁復雜的信息,會加重情緒問題。這個時候就需要控制好信息的攝取量,學會辯證的、科學的看待信息,倒不如放下手機,增加一些娛樂或者鍛煉的時間。
3.自我和相互的激勵和肯定是溫暖的:當我們內心正能量越來越少的時候,非常需要自我的肯定,不僅要看到自己的不足或者面臨的困難,更要客觀看待自己的優點和可能解決的方法。同時,來自朋友、工作團隊,大家之間的相互鼓勵和肯定支持也很重要,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價值,可以為我們內心正能量充電,避免耗竭。
4.保持聯絡交流是重要的: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保持與家人和外界聯絡交流。封控時間長,尤其是一線工作人員離開家人時間長,難免出現分離的內疚情緒。由于自己要在防疫一線工作,無法照料家人,擔心家人的安危,容易出現內疚自責。這個時候我們更需要保持與家人的聯絡,讓家人安心的同時也可以讓自己安心。
5.讓自己忙起來是有力量的:盡量讓自己保持健康規律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讓自己忙起來。合理安排時間,既要有學習工作時間,也要有放松娛樂時間,培養興趣愛好,適當鍛煉和放松訓練有助于緩解焦慮。
6.堅定信念和信心是必須的:消除壓力來源是最好的辦法,但人的能力有限,且易受客觀環境影響,所以信念就變得非常重要!積極樂觀地面對,無疑是最佳的減壓手段。此時此刻,信心比金子更重要!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