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商業的不斷發展,以往的商業模式和消費需求發生了改變,加之在疫情常態化的背景下,社區商業顯現了十足的服務能力。
正如業內人士的評價:一個城市的發展不僅需要大型商業綜合體、購物中心等基礎商業設施,也離不開貼心的社區商業。
特別是在大型購物中心趨于飽和的情況下,社區商業的便利、快捷及“家門口”的屬性,使社區商業成為了新藍海。
01 逐漸崛起的社區商業
現如今,“抓住生活最后一公里”服務半徑的社區商業正成為當下城市商業發展的方向之一。
疫情之下,憑借著“家門口”的位置優勢,社區商業具備不可比擬的優勢,相比于大型商業,社區商業緊鄰居民生活區,更像是社區居民的日常生活“后勤部”。并且,具備著大型商業體不具備的便捷性。
相關數據顯示,城市居民30%-40%的消費支出集中在社區周邊1公里范圍內,九成的居民選擇在家門口解決“柴米油鹽醬醋茶”等生活必用品。
在政策層面,此前多部門印發的《關于開展小店社區經濟推進行動的通知》,明確提出了要通過開展社區經濟推進行動,培育一批試點城市,推動社區、批發市場、商圈、特色街等社區集聚區轉型升級,至2025年,形成人氣旺、“煙火氣”濃的社區集聚區1000個,達到“百城千區億店”目標。
因此,“最后一公里”的社區商業越來越受青睞,已逐漸崛起為商業風口上的活躍分子。
那么,目前社區商業的特征有哪些,業態功能布局有何特點,社交生活場景有有何特色呢?
02 滿足社區居民需求,構建多元生活場景
目前的社區型商業,已逐漸成為社區的生活、親子、運動、健康中心。其主要突出生活化、社交性、體驗感和強化服務性等功能。
在業態搭配上,首要任務是滿足社區居民的便捷生活、發展成長和社交體驗等需求。
在便捷生活方面,業態主要是生鮮超市、兒童零售、生活服務等,如洗衣皮具護理、寵物服務、便利店、快餐簡餐等細分品類;在發展成長方面,主要是兒童教培、健美健身和個人健康等,如兒童培訓、早教、健身房、綜合診所、口腔診所、醫美診所、書店等;在社交體驗方面,主要是聚會餐飲和文體娛活動,充當“社區客廳”的角色。如休閑餐飲、多功能劇場、餐酒吧等。
并且,社區商業正圍繞居民的生活需求,積極構建生活場景。主要集中在社交場景、親子場景、運動場景。
社交場景對社區商業的公共空間有一定要求,半開放式空間、盒子中庭、室外露天廣場等,均是各類社交娛樂活動青睞的場所;親子場景需重視融合打造,將自然與商業、建筑與景觀融合,打造社區“遛娃圣地”;場景打造意在滿足居民運動需求,利用室外廣場、屋頂打造球場和運動公園。
那么,一個出彩的社區商業該如何打造,又有哪些創新業態組合的探索值得借鑒呢?
03 “社區商業+”的多種可能性
立體的社區場所和體驗,賦予了社區商業更多的可能性。如今,社區商業的創新融合備受關注,涌現了一批“社區商業+”的探索。
// 社區商業+書店
臨街、鬧市區、大商場……是以往書店青睞的地方,但如今把書店開進社區,更緊密地與周邊業態和居民制造聯系,似乎成為書店的一個新的發展趨勢。
在社區里,書店會擁有更龐大與穩定的客流。社區書店的初衷也是要離人足夠近,以圖書為“媒介”解決社區人群的需求。因此“社區商業+書店”的模式受到了不少的關注。具體來看,在商業模式上不局限于閱讀,注重解決社區人群的學習和休閑需求,除有圖書借閱等基本業態,還有共享空間、休閑飲品、零售等,更是將劇場、美學場、社交場、藝術場融入,賦能社區。
比如,定位為“森林中的書店”的日本蔦屋書店代官山T-site,其以書店為中心,構建了“書+X”模式,延伸到咖啡館、餐廳、精品店以及公園等設施的生活場所,成為一個介乎家、辦公室和商業空間之間的商業綜合體。
◎圖源:蔦屋投資(上海)有限公司官網
// 社區商業+體育
在全民健身浪潮和消費不斷升級的雙重帶動下,體育消費成為主流消費,呈現出個性化、多元化的趨勢,這也催生里“社區商業+體育”的發展新模式。
在商業運營中融入體育,既能滿足消費者對體育運動的要求,也能滿足消費者在娛樂休閑、精神生活等方面的多元需求,進而將運動融入生活的健康理念。
比如,新加坡淡濱尼天地是“社區商業+體育”的一個典范。其將公共服務中心、運動場、圖書館、家庭醫療中心、運動科技中心、游泳館、樂齡活動中心、小販中心、民眾俱樂部和零售商店等各功能區散布其中,融合了多種生活方式。其中的足球場,更是成為社區大型活動的主要場地,和社區居民日常晨運、散步、休閑的目的地。
// 社區商業+親子
社區商業不僅是家門口的生活、消費場所,從某種程度上來看,甚至承擔起了社區的文化教育、社會服務、情感交流等社會化功能。
特別是隨著消費主力的年輕人成為父母,其親子需求愈發強烈。因此,深度鏈接新生代家庭需求,增強代入感、參與感、互動性,成為了社區商業打造親子場景的趨勢。
比如,定位為家庭體驗商業體的杭州萬科勸學薈Qsquare,擁有全面的社區服務及兒童培訓業態。項目集結了多元的親子教育品牌,匯聚了多類型的少兒教育品牌,涵蓋編程教育、藝術教育、專業輔導、素質教育等領域。此外,引入的單車傳送帶、飛翔海洋球、魔力傳聲筒等趣味裝置,為家庭消費者提供室外歡聚場。
?
◎圖源:勸學薈Qsquare
結語
“社區商業是發生并連接情感的地方”,社區商業已從便利店、菜市場、超市演變為滿足居民多元化生活需求的綜合體。
社區商業+書店、社區商業+體育、社區商業+親子……哪些模式適合社區商業的發展,這也是當下值得思考和不斷探究的問題。但可以確定的是,社區商業一切皆有可能。
(圖源 | 視覺中國(000681)、攝圖網、項目方)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