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4月18日發布的數據,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285萬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5%。其中,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8%,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指出,3月份以來受國內疫情影響,部分人群就業難度增加,一些求職人員參加招聘也受到一定影響,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上升。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8%,比上月上升0.3個百分點。這反映出企業的生產經營困難有所增加,就業壓力有所加大。
“3月份失業率上升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疫情,物流體系、人口流動受限。可以看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增速也出現負增長。”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徐洪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青年、外來戶籍人口失業率上升
今年1月份的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2月份為5.5%,3月份為5.8%。
付凌暉在上述發布會上指出,從月度走勢看,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有所升高,其中1月份和2月份升高主要是由于季節性因素,因為在春節前后求職人員換工作增加,會帶來失業率有所上升。從一般經驗來看,3月份以后隨著換工作的人員陸續找到工作,城鎮調查失業率會逐步下降。但今年3月份以來受國內疫情影響,部分人群就業難度增加。
從目前數據來看,一些熱門行業比如互聯網,明顯放慢了招聘腳步。智聯招聘發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企業招聘薪酬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互聯網/電子商務和網絡游戲行業薪資下跌,較上季度分別下降2.5%和8.7%。互聯網行業進入調整期,人才需求增長也趨于謹慎。
由于上述行業是很多大學畢業生求職的重點行業,青年人口的失業率受到較為明顯的影響。3月份,16-24歲人口調查失業率為16.0%,較2月份環比上升0.7個百分點。
另外一個失業率上升較快的群體是外來戶籍人口。2月份,外來戶籍人口調查失業率為5.6%。3月份,外來戶籍人口調查失業率為6.3%,環比上升0.7個百分點。
“這兩個群體都是比較脆弱、就業難度較大的群體。青年人口很多剛剛步入就業市場,高不成低不就,一方面找工作不容易,另一方面遇到經濟波動也容易丟飯碗。”徐洪才指出。
他進一步表示,外來戶籍人口,本身是城鎮的新市民,還沒有完全落地生根,很多人可能做一點小本生意謀生。“疫情一來,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受影響較大,從而影響到外來戶籍人口的就業。”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指出,目前是就業季,很多高校畢業生在找工作。但由于受到疫情影響,很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招工受到影響。加上年輕人靈活就業的比例較大,換城市的概率也不小,很多沒有簽固定的勞動合同。
目前來看,疫情對于小微企業影響較大。上述智聯招聘的《中國企業招聘薪酬報告》指出,一季度大企業薪酬微漲,小微企業有所下降。在就業市場上,小微企業人才需求恢復進展慢,特別是在能源和原材料成本上升背景下,與大企業薪資差距拉大,人才吸引力不足。
如何進一步保障就業?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保障就業,尤其是相對弱勢群體就業?4月份以來,多地已經出臺政策,力促就業。
4月2日,廣東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印發《2022年廣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方案》,提出力爭全省應屆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7月底達70%以上、年底前達90%以上,確保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體穩定。
同在4月,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關于“創業齊魯·樂業山東”建設2022年十大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提出多渠道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全年國有企業新增崗位招募應屆畢業生的比例爭取保持不低于50%,“三支一扶”招募規模1900人左右。
4月18日,四川出臺穩就業十五條政策措施,提出穩定重點群體就業,設立疫情防控應急崗位。“三支一扶”“特崗教師”“西部計劃志愿者”招募規模不低于6000人。此外,農民工轉移就業規模穩定在2500萬人左右。
徐洪才認為,短期來看,保障就業最關鍵的就是疫情得到控制,供應鏈終端得到恢復,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不能一刀切,還是要讓物流、人流進一步的動起來。”
他進一步指出,保住就業的關鍵還是在保市場主體,這一方面需要政策扶持,另一方面也需要供應鏈進一步的打通。此外,也要發展數字經濟,使人們可以利用網絡來謀生或者從事工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4月以來多地發布穩市場主體的政策。比如遼寧就印發《遼寧省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舉措》,提出35條具體細化的助企紓困和幫扶措施,促進遼寧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加快恢復發展。
胡剛則指出,現在就業有一個矛盾,就是大學相關專業培養的學生,與社會需求不完全匹配。很多企業招聘不到合適的人才;大學生出社會,一開始又很難找到符合期望的工作。這是教育機制的錯位,需要進一步改革。
付凌暉指出,盡管面臨不少困難,但是我國就業保持穩定仍然具備較多有利條件。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會繼續顯效,疫情的不利影響會逐步得到控制。今年政府進一步加大減稅降費,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有利于企業紓困發展,穩定就業崗位。同時,創業創新發展態勢持續,也有利于促進就業崗位增加;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幫扶,也有利于就業市場供需的銜接。
“下階段,要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推動減負穩崗擴就業,積極穩市場主體保居民就業,做好大學生和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幫扶,促進就業形勢保持穩定。”付凌暉表示。
(作者:陳潔 編輯:周上祺)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