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最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社零總額)數據,一季度社零總額約為10.87萬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約為9.79萬億元,增長3.6%。扣除價格因素,一季度社零總額同比實際增長1.3%。
具體到3月份,社零總額同比下降3.5%約達3.42萬億元,原因何在?疫情多發之下,后續我國社零總額的走勢如何?
疫情沖擊 3月份社零總額同比下跌
3月份,我國社零總額同比下降3.5%約達3.42萬億元,其中,餐飲收入同比跌去16.4%,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額同比下跌12.7%,金銀珠寶類零售額更是同比下跌17.9%。
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表示,這一指標下降的核心原因在于3月份以來,上海、吉林、廣東等地出現疫情,線下消費遭到較大沖擊,產業鏈、供應鏈也都受到了一定影響,同時,上海、吉林和廣東又都是我國汽車工業的核心地區,生產活動的暫停也掣肘了汽車消費的增長。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也稱,3月份突發且多點散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了國內部分城市的商品與服務消費,餐飲、住宿、旅游、交通物流等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
一季度社零總額整體增長 后續怎么走?
整體來看,我國消費端依然承壓。今年一季度社零總額漲幅僅為3.3%,低于同期GDP4.8%的漲幅,也遠低于2021年全年12.5%的漲幅。
付一夫對記者表示,3月份起,國內疫情反彈影響了消費市場的平穩運行,但得益于1、2月份的良好表現,一季度我國社零總額依然保持了正增長,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雖然當前上海疫情仍未結束,不過按照歷史經驗,一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被壓抑的消費需求便可以在短時間內有力釋放;而從居民消費結構上看,交通、文娛、餐飲等領域最容易受疫情影響,而反彈的力度也最大。”付一夫稱,考慮到疫情態勢的復雜,短期內具有出行屬性和聚集屬性的行業復蘇仍將受制約,短期內消費也很難顯著反彈。不過,隨著本輪疫情妥善完成管控,疊加政策層面支持,未來消費市場的增長基礎將會更加堅實,后續也將迎來較好的修復。
周茂華則表示,預計2季度消費動能有所增強,原因包括國內就業、收入整體穩步改善,穩內需政策偏積極,短期疫情影響減弱,此前受抑制商品、服務需求逐步回暖。同時,在國內穩樓市政策支持下,樓市逐步企穩回暖。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白華兵 校對 柳寶慶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