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繆琦
據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9.42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出口5.23萬億元,增長13.4%;進口4.19萬億元,增長7.5%。
在4月13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這是我國外貿進出口連續7個季度保持同比正增長。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超過10%,實現了“開局穩”,為實現全年目標打下了較好基礎。
“當前,國際國內環境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我國外貿所處的外部環境更趨嚴峻復雜,發展也面臨著諸多風險挑戰。”李魁文提出,疊加去年高基數等因素,從月度情況來看,進出口增速整體有所回落。但我國外貿韌性強、潛力大,實現外貿穩定增長仍具有堅實的基礎。
疫情給外貿帶來壓力
全國多地疫情管控升級對于供應鏈以及外貿的影響備受關注。
李魁文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提出,近期本土疫情多點頻發,對部分企業生產經營、供應鏈穩定產生了較大的壓力。至于對外貿的影響,海關總署也一直保持密切的關注。
“比如說,大家現在比較關注上海的相關情況。上海海關最近也發布了抗疫情保民生助企業促發展的十方面措施。”他表示,從3月9日開始,上海海關在浦東機場、外港、洋山等重點隸屬海關率先實行了“AB班”工作制,在全力做好內部安全防護基礎上,與其他口岸單位協同作戰,力保上海口岸安全暢通。
商務部原副部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魏建國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提出,當前外貿行業面臨“三缺”問題,缺柜、缺人、缺資金。其中,海陸空鐵的柜子都很緊張,原本能補充一些運力的中歐班列,受到烏克蘭危機的影響也存在運輸困難。缺人是因為國內疫情防控升級到不了崗,而由于供應鏈整體受阻,企業的資金周轉速度也明顯下降。因此,政府要重點為企業提供紓困政策,緩解資金壓力。
作為國際物流領域的運營者,廈門華商縱橫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總裁蔡承宇告訴第一財經,疫情給全國的供應鏈帶來了全局性、綜合性的影響,物流行業的貨運量更是在近期明顯下降。企業不僅缺柜,那些明明急著出口的貨物,因為無法及時運到港口或機場,常常讓航班或船舶不得不“空著出去”。數據往往會有一定的滯后性,而行業已有直觀的感受。即使疫情帶來的影響緩解了,整個供應鏈的恢復還會面臨1~2個月的滯后期。
中國一站式國際物流服務平臺“運去哪”CEO周詩豪此前告訴第一財經,最近出口貨量估計下降了30%~40%。
增速放緩但長期向好
在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看來,展望4月,烏克蘭危機導致的西方國家與俄羅斯之間的經濟制裁與反制裁不斷升級,大概率利空全球宏觀經濟。預計全球摩根大通制造業PMI大概率承壓,邊際利空4月出口增速。不過,預計價格因素還將對4月出口增速形成較強支撐,再加上2021年同期基數小幅上行,綜合來說,預計4月出口金額當月同比還將面臨較強支撐,但是走勢可能弱于3月。
蔡承宇也對外貿的長期向好保持樂觀。他認為,中國外貿會因近期的疫情影響和全球局勢的波動迎來更大的挑戰,但未來幾年內中國外貿仍將保持強有力的競爭地位。“一個例子是,有客戶此前把訂單從中國轉移到了墨西哥,但轉移過程并不順利,受到當地在交貨效率、產品質量以及勞工等方面的影響,客戶最終又把訂單逐步轉回了中國。所以中國的供應鏈還是有我們值得自信的地方。”
李魁文在上述發布會上表示,當前影響中國外貿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都不少,但中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