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蟲創意/供圖
經歷了2月新增信貸社融不及預期,以及3月多地疫情的反復,即將發布的一季度信貸社融數據備受市場關注。
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多位銀行和分析人士表示,3月信貸投放規模與去年同期相比有望穩中有升,但貸款結構仍不理想。受房地產銷售低迷等因素影響,居民部門貸款繼續承壓;企業部門貸款則以短期貸款為主。分行業看,基建投資相關貸款在一季度穩定信貸投放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亦成為年初以來經濟穩增長的主要抓手。
近期,國內疫情多發,有些突發因素超出預期,對經濟平穩運行帶來更大不確定性和挑戰。政策舉措要靠前發力、適時加力,研究準備新的預案,二季度穩增長“組合拳”已蓄勢待發。
3月信貸投放有望回暖
結構不均衡仍突出
南方一經濟大省的監管部門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透露,該省3月貸款投放同比有所增長,一季度信貸投放總量較去年同期多增。
另有華南地區一國有大行省分行人士向記者透露,該行3月轄內貸款投放規模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一季度新增貸款規模同比微增。
不過,貸款結構不均衡問題依然突出。上述監管部門人士稱,其所在省份一季度企業部門貸款同比多增,且以短期貸款為主,反映實體經濟投資需求的中長期貸款增長乏力;居民部門信貸投放在房地產市場遇冷和消費不足的情況下同樣疲軟。
上述華南地區國有大行人士也表示,3月,該行轄內居民部門貸款投放同比略微少增,企業部門貸款同比微增,使得3月總的信貸投放規模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該行同樣存在著企業部門新增貸款以短期貸款為主的情況。同時,一季度以來,受疫情影響,個人貸款和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新增不良有所抬頭,反映出當前實體經濟穩增長壓力依然較大。
光大證券(601788)首席銀行業分析師王一峰預計,3月信貸投放有望較2月明顯回暖,新增人民幣貸款規模有望突破3萬億元,同比多增超3000億元以上。從結構上看,對公貸款預計仍將顯著好于零售貸款;且對公短期貸款增加明顯,是信貸投放的主要貢獻力量,居民按揭貸款預計仍將同比少增。
浙商證券研報也認為,預計3月新增信貸規模在3.1萬億元左右,同比多增3700億元左右。從結構看,受地產銷售疲軟、疫情反復導致消費貸需求走弱影響,居民貸款需求繼續承壓;企業部門貸款中票據融資仍是多增主力。3月社融增量預計在4.3萬億元左右。
二季度穩增長“組合拳”
蓄勢待發
一季度新增信貸規模有望實現穩中有升。基建投資等重大項目對配套融資的拉動,是年初以來信貸投放保持總量穩定的重要力量。
東北地區一國有大行省分行人士對記者表示,該行一季度轄內貸款投放以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項目為主,整體看,當地信貸投放依然面臨較為明顯的資產荒。
國家開發銀行日前披露,今年一季度,國開行向能源領域發放貸款1090億元,重點支持核電、風電、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發展,支持了內蒙古上都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包頭采沉區光伏基地、豐寧二期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重點重大項目建設。
相較于出行消費等領域,基建投資所受疫情的影響相對較小,成為今年一季度經濟穩增長的主要抓手,也讓今年全年成為“基建大年”。年初以來,全國各地積極加速推進重大項目開工建設,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7日,全國至少有20個省市發布了一季度重大項目開工有關情況,所涉開工項目的總投資規模超9萬億元。
申萬宏源(000166)證券固定收益融資總部總經理范為對記者表示,一季度地方新增專項債發行規模占全年新增限額的35.56%,在穩增長的背景下,預計專項債二季度發行快節奏仍將延續。同時,二季度預計城投融資將小幅回暖,高技術制造業、優質民營企業的相關產業融資規模也將有所擴大。
不過,盡管有基建等重大項目“挑大梁”,但經濟穩增長僅靠基建投資也是獨木難支,二季度穩增長政策“組合拳”蓄勢待發。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認為,二季度經濟走勢取決于疫情形勢、政策對沖力度等,短期仍要依靠基建遏制經濟下滑趨勢。當務之急是盡快控制疫情恢復生產生活秩序,財政和貨幣政策要以更大力度支持經濟,靠前發力、精準發力,同時對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中低收入人群做好社會保障兜底工作。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認為,就GDP同比增速而言,二季度可能是今年全年經濟下行壓力最集中的階段,這意味著接下來穩增長政策會繼續加碼,除財政政策中的退稅、減稅降費節奏會明顯加快外,貨幣政策中的降息降準迫切性都在增加,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也會更多朝著放寬方向微調。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