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8點見,多一點洞見。每天早晚8點與你準時相約,眺望更大的世界。
清明假期你們都去哪兒玩了?拍了多少好照片?時光猶如白駒過隙,小長假已悄然畫上句號,是時候收收心了。
清明三天假期,北京市重點監測的185家旅游景區(地區)累計接待游客554.6萬人次,同比有所減少,但比2020年增長3.6倍,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九成。累計營業總收入28365.3萬元,同比小幅下降,但比2020年和2019年有所增長。
5A級景區游客接待量位居前列的是頤和園、天壇公園、圓明園、故宮、八達嶺長城、十三陵、慕田峪長城、恭王府。
民航和鐵路方面,4月2日至4月4日,民航累計進京人數4.8萬人,同比減少超八成,比2020年增長45%。民航累計離京人數4.03萬人,同比減少近九成,比2020年增長45.5%。
鄉村游累計接待游客109.6萬人次,比2020年增長364.3倍,恢復到2019年同期的96.4%。游客接待量前三位的是延慶區、密云區和懷柔區。閱讀全文>>>
假日期間,北京全市組織開展805項、共915場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各類公共文化活動,吸引388萬人次參與,各區的清明詩會、經典詩歌誦讀等也充分體現節日特色。精品劇目輪番上演,104臺、共362場營業性演出場次同比增長56%。閱讀全文>>>
清明節除了賞春游園外,最重要的意義當然還是祭奠親人。在一塊小小的石頭上濃縮一個人的一生,這談何容易?但對于墓碑設計師朱磊、李飛鴻和胡文佳來說,這卻是他們的日常工作。
偏見是天然存在的。2017年夏天,25歲的朱磊想換個工作,在接到陵園的面試電話時,這個藝術設計專業畢業、專注建筑設計的年輕人,第一反應是“遲疑和抵觸”。對他而言,這是一個陌生而又遙遠的領域,“人的一生接觸(殯葬)有限,傳統觀念上,對死亡還是有一些忌諱的。”
三四輪電話溝通后,懷抱著好奇,朱磊參加了面試。綠意盎然的園林景觀,肅穆的烈士園,干干凈凈、富有設計感的墓碑,跟朱磊想象中一排排冷冰冰的黑色石頭、雜草叢生的環境完全不同。“讓祭祀變紀念,讓告別變美麗,讓墓園變公園”的理念打動了朱磊。
但在入職后,朱磊發現自己之前兩年多的工作經驗“失靈”了。墓碑設計是殯葬與藝術的結合,沒有專門的專業和課程,一切都需要跟著師傅學。
李飛鴻和朱磊一樣,在過去的工作中,習慣了大線條的房屋設計。在心理和技藝的雙重融入中,新手墓碑設計師首先需要明白——設計空間有限。石碑的尺寸有明確要求,這意味著“濃縮”和“控制到毫米級別的精雕細琢”。
不同顏色和產地的花崗巖石材,線刻、影雕、浮雕、噴砂等各項工藝,李飛鴻逐個突破。“傳幫帶”的師傅胡文佳告訴她,生活中隨處可見設計素材,“但你要明白寓意才能融合”,比如柳葉,寓意“留”,代表思念。
墓碑設計師是和“死亡”打交道的人。更多時候,他們是記錄者,傾聽故事,為逝者立碑,在一塊小小的石頭上濃縮一個人的一生。他們也是心理撫慰者,嘗試著縫合逝者家屬破碎的心。而他們自己,目送一次次離別后,選擇更好地與世界相處。閱讀全文>>>
最近,“嬰幼兒感染者隔離治療家長能陪護嗎”的問題引發不少關注。在本輪疫情嚴峻復雜的背景下,有地方的方艙醫院已開啟“親子”收治模式,并對陰性家長陪護作出部署安排。
這一消息讓不少人感到欣慰。針對防疫過程中遇到的細節問題,有關部門從防疫規定層面及時給出回應,且鑒于嬰幼兒的生理特征和人倫情感的需要,以及從緩解醫護資源壓力等角度綜合考慮,盡力創造條件讓所有需要隔離的嬰幼兒避免與父母分離,是全社會的期待。方艙醫院“親子”收治模式的開啟,就是對這份期待的積極順應。
“親子”收治模式的開啟,讓每一名嬰幼兒感染者都能免于和父母分離。其更大意義或在于,再次讓人看到了防疫工作在遵循既有規定與人性化通融之間進行合理取舍的可能性。其合乎人性和常識,順應民之所盼,也反映了防疫政策所內嵌的彈性空間和靈活調整、優化的能力。
防疫還在繼續,我們或許還會面臨一些新的問題,以及一些新的民生訴求。但只要秉持直面態度,始終把“保基本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堅持科學防疫,尊重常識和民情民意,防疫政策就能不斷優化,順應好社會期待,真正做到“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閱讀全文>>>
中國足協近日公布了2022賽季三級聯賽準入俱樂部名單,同時發布俱樂部欠薪解決方案及相關處罰辦法。這一方案可以簡略概括為:向欠薪暫時“讓步”。這次“讓步”,意味著什么?
職業足球的運轉關鍵在“錢”。但訴諸現實,一段時間以來,一些俱樂部欠薪現象非常嚴重,近年來,因母公司陷入財政危機而退出的俱樂部不在少數。
此前據足球報報道, 目前中超球隊中有超過70%的俱樂部存在欠薪問題,中甲和中乙也不同程度存在欠薪問題,“蒿俊閔討薪”也成了中國職業足球寒冬里的一個縮影。以中超為例,如果嚴格準入,中超聯賽就沒法運轉,甚至或將崩盤。這對中國足球來說,將是滅頂之災。
很難想象,一個沒有頂級足球聯賽的國家,其足球可以獲得高水平發展。在國足鎩羽12強賽、歷史性地敗給越南和阿曼隊這種局面下,保住聯賽,是重中之重。足協暫時“讓步”,也是為了保證職業聯賽能夠正常開展。中國足球只有正常運轉起來,積極提高聯賽水準,重現聯賽火爆盛況,激發人才井噴效應,才有希望。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欠薪問題由來已久,既有管理、誠信方面的原因,也有疫情方面的原因。相對于歐洲強隊,中超俱樂部收入來源較為單一,疫情背景下,其造血功能和扛壓抗險能力更為不足,對此,從政策面加以適當扶持——包括某種“容忍”,也合乎情理。
但不能忽略,人們擔心規則被“僭越”,甚至“欠薪”成為習慣的心情。因此,中國足協的態度也很明確,暫時“讓步”,不意味著對欠薪不管了,也不意味著就不要規則了。
顯然,中國足協的欠薪清理工作力求兼顧俱樂部實際情況與球員利益。足協是寄望于各方合力渡過難關后,徹底杜絕欠薪,規范運轉,讓聯賽回到正軌。總之,讓聯賽如期、正常舉行,為熱愛中國足球的每一顆心注入力量,這是我們闖過險灘的出發點和信心所在。閱讀全文>>>
在普通人眼中,成人年齡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生理概念。最近,日本法定的成人年齡下調正式實施。這意味著,約有超過200萬日本人加入成年人群體。成人年齡代表著什么?日本又為何要下調成人年齡?
此次修改是日本自1876年以來時隔146年首次修改成人年齡。有日媒分析稱,日本政府最終決定下調成人年齡有幾方面原因。首先,成人年齡下調是有意結束日本的“銀色民主主義”的一種努力。其次,在日本少子老齡化加劇的形勢下,下調成人年齡旨在讓年輕人盡早參與經濟活動,為社會注入活力。此外,成人年齡下調也是為了打擊青少年犯罪。
日本阪南大學流通學院教授洪詩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成人年齡的下調可以在政策上多反映一些年輕人的訴求,但年輕選民或比較容易接受激進的保守訴求,符合執政黨推行一些例如修改憲法等激進法案的需要,從而帶來負面影響。
同時,洪詩鴻分析道,18歲以上的年輕人都可獨立簽署經濟、購物等合同,這對提升經濟有一定幫助,但促進效果并不會很大,而且也有負面隱患,年輕人在簽署各類經濟消費合同時或被誤導,卷入高利貸等。
近年來,日本輿論普遍認為,在現代社會18歲和19歲的青年與成年人并無二致,這部分青年被匿名保護,對其打擊效力不夠,沒有考慮到受害者的心情等。應該讓年輕人更早一點像成年人一樣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輿論漸占上風。閱讀全文>>>
編輯:李佳蓉 劉喆 校對:劉軍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