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長沙訊 (記者余知都) 汽車4S店強制車主購買保險,否則不予提車;粗心大意的加油站工作人員將滲水汽油售出致車輛受損……經過市場監管部門執法人員調解,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得以保障。3月15日,湖南省市場監管局公布了2021年十大消費維權典型案例。
一、婁底市婁星區某品牌汽車自燃賠償糾紛案
2021年7月1日,消費者謝先生向婁底市婁星區市場監管局投訴,稱其于當年5月在該市某4S店購買了一輛某品牌汽車,6月27日,車輛在行駛途中發生自燃,請求幫助。
接訴后,執法人員經調查了解,證實消費者反映的情況屬實,同時得知車主為車輛購買了保險(含自燃險)。7月5日,執法人員組織謝先生、4S店、保險公司三方進行現場協商,達成如下協議:1由保險公司和4S店共同委托第三方鑒定機構對自燃車輛進行鑒定;根據鑒定結果,如果是車輛質量問題引起的自燃,由4S店承擔賠償責任;如果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自燃由保險公司承擔賠償責任;4S店提供一臺備用車給謝先生臨時使用;謝先生配合商家和保險公司做好第三方鑒定;車主不承擔鑒定的所有費用。
8月19日,鑒定結果顯示,車輛起火點位于左后尾燈位置;可以排除該車輛由于油路故障、氣路故障、外部火源及底部碰撞等原因引發車輛起火;該車輛起火是由于左尾燈位置發生電器故障引發的。
2021年9月8日,執法人員再次組織調解,最終達成協議:4S店按當初車輛購買價格退車款152000元,承擔保險上牌費用4200元,共156200元;另補償車上貨物等其他所有損失29800元。
二、通道侗族自治縣某加油站銷售滲水汽油糾紛案
2021年3月18日,消費者范先生向通道侗族自治縣市場監管局投訴,稱某加油站為其加注劣質汽油致其車輛受損,要求加油站賠償損失。
執法人員接訴后隨即展開了調查。經查,范先生于3月11日駕駛奔馳商務車在縣城某加油站加注95號汽油,車輛駛出加油站2公里后熄火并無法啟動。經4S店檢查發現,發動機缺缸,汽油呈乳白色分層、底部絮狀、混濁。確認是油品質量差造成車熄火,需清洗油路、檢修油路發動機、更換損壞配件。在清洗油路時發現,油箱、低壓泵、高壓泵整體乳白色,底部混濁、雜質較多,4個噴油嘴無法繼續使用。經內窺鏡檢查發現,發動機4個缸全部進水、生銹、有碎片等雜質,需更換發動機以及油路配件。
執法人員在加油站現場調查得知,由于連降暴雨,加油站對庫存油罐防水措施不當造成雨水滲入庫存油罐,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正常對外加油,致使范先生的車輛受損。經執法人員組織調解,加油站一次性賠償范先生10萬元車輛維修等相關費用。
三、邵陽市經開區某4S店強制購買汽車保險糾紛案
2021年6月初,邵陽市市場監管局經濟開發區分局接到王先生的投訴,稱其在某4S店購買車輛,遭遇商家強制購買保險,如不購買保險4S店則不予提車。
接到投訴后,執法人員到4S店核實情況,王先生反映的情況屬實。認為商家行為涉嫌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涉嫌侵犯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執法人員組織雙方協商調解,最終,4S店同意王先生自主選擇保險企業購買保險。
四、新田縣某流動經營者誘騙老年人購買虛高價格商品案
2021年3月21日,消費者曾先生向新田縣市場監管局反映,稱近期有一群來自外地的銷售人員到該縣三里亭村售賣棉被、床單、枕頭等床上用品,他們連續數日在該村以免費抽獎、免費贈送禮品等形式拉人氣,并借機虛假宣傳商品的質量和功效,誘導上年紀的村民購買。
接到情況反映后,執法人員迅速趕往現場核實調查。經查,發現銷售的產品屬于有合格證明的普通床上用品,但經營者利用老年人防范意識差等弱點,借機虛假宣傳商品的質量和功效,誘導老年村民高價購買。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有關規定,執法人員組織雙方多次耐心調解,最終達成一致意見:商家在扣除正常貨值的同時,將不當獲利27470元當場返還給受害老年人。
五、衡陽市珠暉區某珠寶店隱瞞真實情況誤導消費者購買商品糾紛案
2021年4月25日,消費者文女士向衡陽市珠暉區市場監管局投訴,稱其遭遇珠寶店短斤少兩交易。
執法人員接訴后立即進行了調查。經查,4月24日,文女士在衡陽火車站對面的某珠寶店購買3只黃金手鐲,總價款10800元。文女士在支付款項前,珠寶店店員稱其購買的黃金手鐲跟足金價格一致,并表示不喜歡可以免費更換其她款式的黃金戒指、手鐲等,店方提供的憑條亦注明“可以更換同類產品”。回家后文女士家人覺得款式不夠好看,次日,文女士來店要求更換同類產品另一款式,遭到店方拒絕。此后,文女士復秤發現, 3只手鐲總重12.4g,均價達870.97元/克,而此時現貨黃金價格是438元/克。
文女士認為自己購買的黃金比市場價高432.97元/克,要么遭遇短斤少兩,要么遭遇價格欺詐。珠寶店稱870.97元/克的價格包括工藝費和黃金價。但文女士堅稱購買時珠寶店并沒有說明該商品的價格中,一半是工藝費,一半是黃金的價值,而含糊說是“一樣的”,文女士認為珠寶店故意誤導。執法人員認為,珠寶店沒有對商品作真實情況的說明,涉嫌誤導消費者,存在過錯。經調解,雙方最終達成一致協議:珠寶店負責退貨還款,文女士承擔工費及刷卡手續費等共計550元。
六、常德市鼎城區某開發商虛假宣傳致消費者知情權受損糾紛案
2021年1月初,常德市鼎城區市場監管局相繼接到10余位消費者對同一樓盤的投訴,反映自己購買的期房廁所沒有窗戶,存在與廣告宣傳、購房合同不符的情況,多次與開發商協商未果,請求維權。
鼎城區市場監管局當即成立了投訴處置小組,進行調查。經調查了解,發現該樓盤原始設計圖紙上涉訴商品房衛生間并未設計窗戶,但在消費者提供的由樓盤開發商印制的戶型圖、宣傳冊等廣告上與其他有窗戶的戶型一致,未明確標明房屋衛生間沒有窗戶。執法人員認為,樓盤開發商涉嫌虛假宣傳,侵害消費者知情權。
3月19日,投訴處置小組組織雙方進行調解,雙方就賠償方式進行了多輪協商,對于消費者要求的開窗、換房等方式,開發商表示無法實現。3月29日,投訴處置小組再次組織雙方進行調解,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由開發商按照業主受影響程度,補償一年半到三年半不等的物業費用。一場歷時3個月的投訴得以圓滿解決。
七、岳陽市云溪區某游樂場主“跑路”退費糾紛案
2021年8月18日,消費者肖女士向岳陽市云溪區市場監管局投訴,反映離家不遠的一家游樂場關門,老板跑路,希望要回自己會員卡里尚未消費的余額。
2021年6月初,肖女士在自己居住小區附近的一家游樂場辦了一張會員卡,并充值1000元,前后去消費過兩次。8月16日,肖女士再去消費時發現,游樂場已經關門,老板消失。接到消費者投訴后,執法人員立即查詢游樂場的登記信息,并與游樂場經營者取得聯系,核實情況。但游樂場經營者不予配合,一直無故拖延約談的時間,到場后,又以消費者單方面退卡,認定是消費者違約為由不愿意退款。針對這一說法,執法人員給予了指正,并認真宣講《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經過執法人員的調解,游樂場主最終同意退還肖女士未消費的費用。同時,執法人員根據經營者留存的賬目,為持有該游樂場充值卡的67名消費者辦理了卡內余款退還,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12597元。
八、慈利縣某保健店拔火罐致皮膚燒傷賠償糾紛案
2021年10月8日,消費者朱先生向慈利縣市場監管局投訴,反映因保健店處置不當,致其在接受拔火罐服務時皮膚被燒傷,請求賠償。
執法人員接到投訴后,向朱先生詳細了解了消費過程和就醫情況。經查,2021年9月28日,朱先生在慈利縣某保健店接受拔火罐服務,工作人員上好火罐后便離開了。約1小時后朱先生感覺身上疼痛,呼叫工作人員,5分鐘后才有工作人員過來查看,此時,朱先生身上已全是水泡。朱先生當即去醫院診治,檢查結果確認系二度燙傷。
之后,執法人員向保健店進行了調查核實。該店負責人堅持認為朱先生濕氣較重,即使出現水泡,也屬于正常反應,過一段時間之后會自然消失;而且拔火罐期間,朱先生一直在睡覺,亦存在一定的過失。雙方就賠償事宜未能達成一致。執法人員向該店負責人反復宣講《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湖南省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要求其履行經營者義務,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10月12日,執法人員組織雙方進行調解,最終,雙方達成協議:保健店賠償朱先生醫療費、康復費共計5000元,并贈送價值6000元的會員卡一張。
九、桃江縣某商店售賣劣質煙花炸傷眼睛糾紛案
2021年3月9日,桃江縣市場監管局松木塘市場監管所接到消費者吳先生投訴,稱其2月16日在松木塘鎮某商店購買了煙花,煙花燃放時因引線太短導致其眼睛受傷,要求店家胡某賠償,但店家不予理會。
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立即前往調查。經查,消費者吳某反映情況屬實,店家胡某對此事也認可。3月13日,松木塘市場監管所組織松木塘派出所、安監站相關人員一起對此事進行調解。了解到店家胡某已賠付8000元,吳先生醫藥費已花6401元。消費者吳先生提出兩點訴求:繼續治療眼睛;要求一次性賠付38800元。因雙方就賠償金額分歧太大,現場調解未果。3月22日,松木塘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再次組織雙方調解,雙方最終達成協議:除之前已賠付的8000元外,店家胡某另行賠付吳先生22800元,共計賠付消費者30800元。
十、石門縣某美容會所夸大宣傳誘購商品糾紛案
2021年11月25日,石門縣市場監管局12315熱線接到消費者劉女士投訴,稱其在美容院購買的光子床使用后沒有效果,商家涉嫌虛假宣傳,要求退貨退款遭拒。
劉女士聲稱,她于2015年在縣城一美容會所進行美容時,會所工作人員向其推銷光子床,夸大產品性能和用途,宣稱“可以排毒養顏,調理身體疾病”等功效,在會所工作人員極力推薦下,劉女士以3.98萬元的價格購買了一張光子床,但使用后發現,并沒有當初宣稱的效果。
接訴后,執法人員進行現場調查,了解到劉女士反映的情況屬實。但由于購買時間已久,劉女士沒有保留購買的發票和憑據,美容會所以“時間過長,超過時效”為由,拒絕退貨退款。執法人員通過搜集微信聊天記錄、通話記錄、查詢銀行流水等多種方式調查取證,證明劉女士自知道其權益受到侵害之日起,一直在不間斷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存在超過維權時效的問題。最終在執法人員的調解下,達成一致意見:由美容會所向劉女士賠禮道歉并退還1.5萬元。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