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胃腸外科順利完成一臺腹腔巨大硬纖維瘤切除術,切下來的瘤體,重量達24斤,占患者體重近七分之一。
胃腸外科主任李元新介紹,硬纖維瘤也稱韌帶樣瘤,是一種少見的良性肌腱膜過度增生,本病可發生于全身各處,多見于腹壁,也可發生于腹內及骨骼肌內,十分堅硬。延誤治療者,腫瘤向四周呈片狀浸潤生長會造成大片腹壁僵硬,出現相應壓迫癥狀和功能障礙。
患者曹先生來自浙江杭州,最近半年來,腹部漸漸隆起,因為工作繁忙,即便自己時常感覺腹脹,走路有些疲憊,但誤以為“也許是自己發福了”,一直沒放在心上。
今年2月,曹先生突然出現劇烈腹痛與嘔吐癥狀,緊急到當地醫院就診后才得知——原來凸起的腹部里是一個巨大腫瘤,上至胰腺下緣,下至趾骨聯合,把腸道已經擠壓到肝下方。因瘤體巨大,侵襲范圍過廣,手術難度高,他慕名來到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就診。
來院時,患者的腹圍已達90厘米。為確認瘤體與周圍血管的關系,李元新為曹先生安排了CT血管成像等檢查,對腫瘤位置進行精確定位。“瘤體位于腸系膜上動、靜脈的下面,若手術稍有不慎,切除時一旦損傷腸系膜上動靜脈,術中會出現大出血,患者有可能術中死亡,并有導致大量小腸切除的風險,進而造成短腸綜合征,患者日后所進食物無法通過腸道吸收營養,變成了吃什么排什么。”李元新說。
為此,胃腸外科團隊為曹先生行血管造影介入檢查,查明瘤體血供情況以便制訂血管栓塞搶救預案。“盡管沒有探查到大供血血管,但瘤體與腹壁及腸系膜上血管貼合緊密,毛細血管多,必須做好術中大量備血,我們安排了自體血回輸裝置。”李元新補充道。
在充分的術前準備下,由李元新主刀,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朱志東與主治醫師孫孝文密切配合,術中率先對嚴重粘連在一起的瘤體與腹壁進行分離,因瘤體體積大,李元新逐漸擴大切口成十字狀分離粘連,清晰暴露瘤體視野。
瘤體剝離“由淺入深”,至小腸部位發現,瘤體表面已侵及部分小腸,與腸系膜血管、后腹膜關系十分密切,為確保完整切除,李元新以電刀、超聲刀、切割閉合器等先行切除受侵小腸遠近端外10厘米腸段,將腫瘤四周均完整游離,僅剩根部與腸系膜血管及后腹膜連接處,隨后逐漸分離、結扎瘤體與腸系膜血管間粘連,最后完成瘤體與后腹膜粘連分離。此兩處粘連含有大量交通血管,仔細以腔鏡血管夾緩慢離斷交通血管,至此瘤體被完整切除。再將小腸行吻合,恢復腸道連續性。歷經6小時,手術順利完成。
術后,曹先生腹部“回歸”了平坦,腹痛、嘔吐的癥狀也未再出現,不久前已順利出院。“像這樣腹腔巨大腫瘤的患者并不多見,做好充分的術前準備和應急預案,爭取幫助到更多的患者。”李元新說。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