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張志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陜西省委副主委、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財政系教授李香菊建議,應對經濟數字化國際稅收規則變革挑戰,提升我國稅收治理現代化水平。
經濟數字化日益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同時也帶來諸多挑戰,其對現行國際稅收規則、傳統稅制體系和征管都產生沖擊。
李香菊指出,經濟數字化對稅收治理帶來的挑戰包括:經濟數字化沖擊傳統稅收制度使課稅要素難以辨別;經濟數字化使原有的國際稅收規則逐漸不適用;經濟數字化凸顯現行稅收征管及治理能力亟需提高;“雙支柱”方案將有更多細則出臺,國內法需做相應調整。
李香菊認為,我國作為數字經濟大國和“雙支柱”方案共識的簽署國,應前瞻謀劃事關國家主權和稅收利益的經濟數字化課稅制度,在積極參與國際稅收新規則重構中,增強中國話語權和影響力,同時提升我國稅收治理的現代化水平。因此,她建議:
一是以完善經濟數字化稅收立法為出發點,深入研究經濟數字化稅收制度規則。做好我國經濟數字化發展的頂層設計和體制機制建設,應將經濟數字化稅收制度的理論研究作為我國學界和實務界的一個重點。制定稅收政策要兼顧數字經濟的規范與發展,提高稅收行為確定性,促進行業納稅規范出臺。重點研究數據要素創造利潤的量化方法,數據要素是否應征稅、應在哪些環節征稅、稅基和稅率該如何確定等問題。
二是堅持多邊主義框架,維護我國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稅收權益。應繼續積極助力國際稅收新規則的制定,主張不同發展水平國家的經濟數字化特征和產業導向性,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數字經濟稅收制度。引入“實質性存在”認定標準和“數據存在”原則,以“用戶貢獻”為核心,實現稅收征管責任的合理劃分。
三是再造稅收征管流程,建立健全涉稅信息共享、多元協同治稅模式。嘗試建立以數據為核心、流程為導向、數據采集分析技術為支撐的一站式經濟數字化稅收征管流程,積極探索大數據稅務風險防范系統、人工智能智慧分析系統、區塊鏈稅收情報管理系統。深化稅務機關與第三方平臺的合作關系,完善代收代繳制度及異地申報制度,提高稅收征管效率。
四是密切關注OECD“雙支柱”方案指南等新動態,及時出臺我國稅改的應對之策。引導“走出去”企業做好應對“雙支柱”方案的規劃和準備,協調好階段性與制度性稅收政策的關系。探索生產地與消費地共享稅收的制度安排,可從增值稅啟動改革試點;在企業所得稅中增加適應數字經濟的機構、場所類型,新增以集團、業務線、區域為單位的應納稅所得額核算方法,研究虛擬經濟活動的認定標準等。全面審視現行稅收優惠政策,嘗試用多稅種組合優惠替代單一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
編輯:賈詠龍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