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南京,記者 王俊仙)訊,今年以來,A股醫藥公司由于離職公告較多引起關注,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剔除代董秘辭職、董事會換屆選舉等情況,今年初至今60多天時間里,A股已有約90家醫藥公司公告了120多條相關人員辭職信息,其中除了董監高外,還包括核心技術人員等。
疊加百濟神州-U(688235.SH)因核心技術人員辭職而收到監管工作函的情況,業內人士向財聯社記者分析認為,目前醫藥行業的人才流動性較高,投資者應重點關注高管如董事長、總裁、副總裁的離職信息,此外對核心技術骨干“出走”情況也需提高警惕。相對應,醫藥企業亟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是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
行業人員流動較大
3月7日晚間,A股共3家醫藥公司公布了4條離職信息,其中國新健康(000503)公告沈治國申請辭去公司總會計師職務;山東藥玻(600529)獨董因任期屆滿辭職;多瑞醫藥副總經理姚宏俊和其他核心人員之一范德華辭職。
辭職后,這些人都不再在相應上市公司擔任任何職務。其中,多瑞醫藥去年9月剛上市。
對此,多瑞醫藥內部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了惋惜:“公司與上述離職人員有過充分溝通,他們主要出于個人職業發展需要(還是選擇了辭職)。
事實上,近年來A股醫藥公司人員流動有所加大。
財聯社記者僅計算標題中包含“辭職”、“離職”的相關公告數量,今年以來A股醫藥上市公司上述公告共發布了81條,而該數據在2019年-2021年同期分別為43條、44條和72條。即使考慮每年的A股醫藥公司數量不同的因素,粗略估算這些公告在當時A股醫藥公司中的占比,2021年1月1日-3月7日和2022年1月1日-3月7日,該占比相較2019年和2020年同期比重,提升約5個百分點。
易觀分析醫療健康行業分析師張競文向財聯社記者表示,近年來從整體來說,藥企高管人事變動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創新藥研發逐漸崛起、醫改、集采等市場大環境下,藥企面臨轉型陣痛,不斷調整發展規劃以適應市場、發掘新的機遇,因此組織架構調整、人員變動、分離收購等情況都時有發生,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十分迫切,從而驅動人才流動。
CIC灼識咨詢合伙人王文華也向財聯社記者肯定了醫藥行業前景正在面對更大的挑戰,“國家醫保壓力、仿制藥利潤大幅下滑等因素,給整個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藥企面臨壓力與挑戰背后,企業高管所相應承受的壓力巨大,人事變動不斷是這一背景下的必然趨勢。而藥企對于新興賽道的選擇也顯得越來越重要?!?/p>
核心技術骨干辭職需重點關注
據財聯社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已有8家上市醫藥企業出現核心技術人員辭職情況。
除了上述多瑞醫藥核心技術人員范德華外,3月還有百濟神州-U剛公告高管暨核心技術人員JaneHuang(黃蔚娟)博士辭職;今年1月,華熙生物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核心技術人員李慧良、奕瑞科技核心技術人員陸遙以及三生國健董事、高管暨核心技術人員ZHU ZHENPIN相繼提交辭呈;2月份,浩歐博副總經理、核心技術人員、供應鏈戰略規劃高級副總裁張合文、凱因科技核心技術人員許錚、諾泰生物核心技術人員丁建圣相繼辭職。
張競文告訴財聯社記者,核心技術人員一般負責醫藥企業的研發項目、掌握專利技術等,是企業的重要價值所在,此類人員離職可能會對負責項目研發進程造成一定影響,產生專利權上的一些爭議,甚至影響企業未來的研發能力,從而影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加強核心技術人員團隊建設,增強工作支持,建立完善的考核和獎勵機制,使核心技術人員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保持團隊穩定顯得尤為重要。
資料顯示,證監會在2020年7月發布《關于修改的決定》,發行人的核心技術人員穩定,最近2年內核心技術人員沒有發生重大不利變化。
該文件雖然針對科創板,但也體現了監管對核心技術人員的重視程度。
3月7日,因百濟神州-U高管暨核心技術人員JaneHuang(黃蔚娟)博士辭職,百濟神州-U收到監管工作函,處理事由是“就公司核心技術人員變化提出要求?!?/p>
王文華認為,針對醫藥企業,尤其是重研發的創新型醫藥企業,核心技術人員尤為重要,他們掌握了公司的核心技術資源,同時,技術人員管理是醫藥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重要環節,如果企業的核心技術人員離職,將對公司的科研實力和研發進度造成一定程度負面影響,不利于維持公司在行業內的競爭地位。
除了核心技術人員外,王文華認為,作為投資者應該重點關注醫藥企業中公司高管,如董事長、總裁、副總裁的離職信息,其次應當關注公司獨立董事,再其次是公司監事、證券事務代表等的離職信息。而高管辭職主要與行業大環境的變化有較大的關系,并且與企業應對市場大環境策略是密切相關。因此投資者也應該重點關注行業發展動態及政策調整,以及公司的發展策略。
如何應對“留人難”
事實上,針對目前醫藥行業的人才流動性較高的情況,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是醫藥企業亟需解決的問題。
張競文向財聯社記者表示,面對人才爭奪白熱化的情況,公正的考核和獎勵機制,讓人才獲得相匹配的回報,是吸引和留住人才最有效的辦法。其中,股權激勵成為近年來一些醫藥企業常用的激勵手段,有利于企業前期吸引高端人才加入,將員工利益與企業長期價值綁定,符合生物醫藥企業產品研發周期長、研發投入大、技術型人才密集度高的行業特性。
上述多瑞醫藥內部人士則向財聯社記者肯定公司一直都重視人才穩定,為此上市之前也做過股權激勵,希望能穩定中層以上人員,長期服務公司。后續公司也會有一些其他相關措施來保證公司核心技術人員、高管等任職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多瑞醫藥此次離職的兩位人員均間接持股多瑞醫藥股權,但最終仍選擇離職。
一家曾有核心技術人員辭職的科創板公司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人才總會流動的,我們會進一步培養人才、留住人才,也做了持股計劃。我認為留人還是要靠待遇、感情、事業之類?!?/p>
王文華則向財聯社記者進一步補充道,醫藥企業也要通過自身培養搭建完整的人才梯隊,預備充足的中堅力量及后備力量。面對不可避免的人才流失,醫藥企業也應積極對其離職動機進行調查,堅持對其回訪及追蹤,歡迎離職人員回歸,以帶動更多人才回流。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