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侯潤芳)2021年,部分地區和行業實行拉閘限電的現象引發關注。那么,應該如何正確實現雙碳目標?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在一份提案中指出,應及時糾正并關注包括拉閘限電在內的這些傾向性問題,立足我國現階段國情,盡快形成減碳、降污、擴綠、增長四位一體的協同機制。對于如何加快形成這一協同機制,劉世錦在提案中給出了五方面的建議: 把四位一體協同機制作為重要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 完善四位一體的指標體系和協同效應; 糾正不利于形成四位一體協同機制的政策或做法; 前瞻性制定受沖擊領域的風險防控與產業就業轉型規劃和政策; 在加強綠色核算的基礎上普遍設立綠色賬戶。
劉世錦指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將會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方位綠色轉型。如果說綠色發展以往更多為環保、能源等領域所關注,實現雙碳目標已成為現階段全社會的共同行動。另一方面,由于認識有偏差、機制不到位,前段時間在部分地區和行業也出現了急于求成甚至拉閘限電等情況。應認真落實中央有關精神,及時關注并糾正這些傾向性問題,立足我國現階段國情,盡快形成減碳、降污、擴綠、增長四位一體的協同機制。
為何要強調形成這一協同機制?劉世錦解釋,首先是因為我國總體上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仍有重要區別。“發達國家已經度過了工業化高峰期,進入服務業為主增長階段,常規污染問題基本解決,生態環境總體上較好,經濟轉入成熟期,綠色轉型主要是碳減排的問題。而我國除了碳減排之外,常規環境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還沒有過關,更重要的是,我國有必要也有潛力繼續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這幾個方面都很重要,都要抓,都要硬,不可偏廢。”
劉世錦還指出,這種協同機制不會弱化而是有利于降碳。“碳排放與其他污染物排放有較高的同源性,減碳與降污具有較強協同效應。生態修復、植樹造林,可以增加碳匯,而碳匯可以中和碳排放。綠色技術創新和推廣,既能促進經濟增長,也有利于降碳、減污、擴綠。”
那么,如何形成這一協同機制?劉世錦給出了五方面的建議。第一,把四位一體協同機制作為實現雙碳目標、促進綠色轉型的重要指導思想和工作方針。“這一條應在各級政府五年規劃、年度任務和日常工作中加以明確和體現。強調不能單打一,諸方面協同推進;不能運動式,立足長遠、久久為功;不能形式主義,推動發展方式的實質性轉變。事先有安排,事后要檢查評估。”
第二,完善四位一體的指標體系和協同效應。對降碳、減污、擴綠、增長,要提出各自有科學依據的度量指標,同時應充分考慮這些指標之間的關聯性,促進降碳與減污,降碳與增綠,綠色技術創新與降碳、減污、增長等之間的協同效應。近期應盡快實現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重點是在統計方法、考核機制等方面把工作做實做細,盡快形成實施條件。
第三,糾正不利于形成四位一體協同機制的政策或做法。例如,有的地方在減污降碳過程中,不論是否采用綠色技術,是否達到綠色標準,對高耗能或高碳行業實行一刀切限制,其結果是減少供給,推高價格,同時也傷害了企業推動綠色轉型的積極性。建議對高碳行業實行“放開、穩住、限制”相結合的區別化政策,也就是放開綠色生產、投資、技術創新和推廣的空間;穩住對經濟社會安全和平穩運行直接相關、短期內難以被替代的環節;有序限制其他非綠色生產、投資并加快實現綠色轉型。
第四,前瞻性制定受沖擊領域的風險防控與產業就業轉型規劃和政策。煤炭、鋼鐵、有色、化工、水泥等傳統能源和高耗能產業為主的區域,將面臨主體性產業替換的重大沖擊,并引起高碳資產價值下跌和重估,進而影響區域性金融穩定。建議有關部門和地區要趁著日子好過的時候未雨綢繆,對金融風險防控、接續產業培育、員工退出安置和再就業培訓等抓緊制定前瞻性、針對性強的規劃方案和政策措施。
第五,在加強綠色核算的基礎上普遍設立綠色賬戶。這是四位一體協同機制不可或缺的前提,更是市場在綠色資源配置中發揮重要乃至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包括碳核算、生態核算在內的綠色核算,是綠色發展的基石,但在重視程度、核算理論和方法上,與實際需求的差距還相當大。應盡快補上這一短板,并以此為基礎,普遍建立碳賬戶和生態賬戶,進而形成與四位一體相適應的各級政府、企業和個人的綠色責任賬戶,確定各個主體的減排責任和權益,把國家的雙碳目標落實到位。
校對 趙琳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