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3月5日電 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舉行首場“部長通道”,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財政部部長劉昆、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率先登場,回答民生關切話題。
“有信心實現全年5.5%左右經濟目標任務”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采訪。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何立峰表示,過去一年,在有效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經濟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2020年,我國GDP規模101.4萬億元,按照當年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6.9,折合14.7萬億美元。2021年,我國GDP規模達到114.4萬億元,按照人民幣兌美元平均匯率6.45,折合17.7萬億美元。一年GDP增加了13萬億元,在中華民族歷史上是第一次;按美元計增加了3萬億美元,相當于G20排名第6、7位國家的經濟總量水平,在世界經濟發展歷史上也是第一次。
何立峰稱,“說明中國經濟發展的后勁很強,中國經濟的韌性很強,市場主體的活力和抗風險能力很強。這也是我們實現今年GDP增長5.5%左右目標的信心所在、基礎所在。”
何立峰指出,從今年1、2月份的情況看,發電量增幅在6.7%左右,鐵路裝車貨運量較快增長,外貿出口保持兩位數增長,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完全有信心、有決心、有基礎、有條件、有能力,繼續保持我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全年目標任務。
談及2022年如何做好穩投資相關工作,何立峰表示,首先,精準把握投資重點。一是“十四五”規劃確定的102項重大工程。二是基礎設施補短板、推進“雙碳”領域項目、發展新興產業、推進老舊設備更新等。三是實施新型城鎮化。重點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特大城市要瘦身健體,大中城市要補齊短板。四是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包括養老、托育、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投資。
他繼續說,同時多渠道籌集資金。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此外,狠抓項目落地實施。推動已經在建的項目加快建設進度,盡快竣工投產一批。推動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項目加快進度,盡快開工建設一批。
“讓減稅降費‘真金白銀’盡早落到企業”
財政部部長劉昆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采訪。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關于赤字率下降到2.8%左右對全國一般預算支出強度是否有影響?劉昆稱,今年赤字率適當下調,這是保持財政可持續的重要舉措。通過統籌財政資源,今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的財政支出強度不僅不會下降,而且比去年會有較大的提高。
劉昆表示,今年的赤字率按2.8%左右安排,比去年預算下降0.4個百分點,資金規模減少2000億元。但通過跨年度的調節,僅中央本級財政調度一般預算的資金就達1.267萬億元,是去年的6.6倍。這個資金量就相當于提高赤字率1個百分點,財政的支出強度是有保障的。
財政部門將如何提升政策效能,做到精準可持續?劉昆提到,財政部將精準研究每一項財政政策,精心安排每一筆財政資金,早出臺政策,早下撥資金,早落地見效。同時,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既保持必要的力度,支持經濟恢復發展,又預留政策空間,應對今后可能出現的風險挑戰。
談及今年減稅降費的特色和亮點,劉昆認為,主要有4個特點:一是退稅減稅的規模歷史上最高,達2.5萬億元。二是支持方向聚焦制造業、小微企業,制造業等6個行業的退稅減稅達1萬億元的規模,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受益受惠也達1萬億元的規模,精準發力。三是主要措施是增值稅的留抵退稅。通過提前退還尚未抵扣的稅款,直接為市場主體提供現金流約1.5萬億元。同時,延續實施部分稅收優惠政策,堅決打擊偷稅漏稅騙稅,堅決制止亂收費。四是幫助地方緩解減收壓力。中央財政大幅增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保障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生效。
劉昆表示,財政部門將扎實做好有關工作,讓減稅降費的“真金白銀”盡早落到企業,惠及個人,更好實現“放水養魚”“水多魚多”的良性循環。
“目前糧食供給的總量充裕”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采訪。新華社記者 李鑫 攝
提及全年糧食豐收有沒有保障,唐仁健表示,盡管糧食供求始終處于緊平衡的狀態,今年糧食生產又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但是目前糧食供給的總量是充裕的,沒有問題。
“我記得去年我在這里的時候,給大家報告過,我們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了474公斤。那么今年,我可以跟大家講,到了483公斤,又比去年增加了9公斤。”唐仁健稱,“所以,在這個總量的保障下,不管國際形勢怎么變化,我們有能力保證14億中國人民每天到點開飯,不餓肚子,而且飯碗能夠越端越穩,也吃得越來越好。”
如何采取措施把耕地保護好、利用好?唐仁健表示,要合情合理把握耕地種植用途的管控問題。他指出,“我們面對的工作對象是農民,大包干以來,他們就有生產經營自主權,所以除了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今后要注意采取經濟的手段,給他們以利益的引導。”
唐仁健還提到,永久基本農田和高標準農田,要逐步回歸到種糧食。要注意的是,各地在把控這個問題的時候,不能搞“一刀切”“翻燒餅”,簡單粗暴地把之前農民種的其他東西給砍了,要合理合情、實事求是,制定一個逐步回歸的時間表,把握好進程。
此外,關于怎么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唐仁健表示,要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在此基礎上來改善脫貧地區的發展條件,增強他們內生的發展動力。第一,健全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機制。第二,抓住產業就業這個根本。補上四個短板:一是技術,二是設施,三是營銷,四是人才。第三,加大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也包括重點人群的幫扶力度。(中新經緯APP)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