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互聯網觀察家,長期致力于中國互聯網產業和企業研究。
1、“東數西算”不是“一個”大工程,而是一系列大工程體系。其中包括8個算力樞紐節點,這8個算力樞紐節點里又包含10大數據中心集群,每個集群又包含了多個數據中心。這些數據中心、數據集群既可以獨立發展,又可以相互連接、協作,融入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
?
2、“東數西算”是新政策,但不算“新”動作,而是儲備、籌劃已久的戰略工程。早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多個部門印發通知之前,包括華為、阿里、騰訊、百度、京東等為代表的科技企業已經在相關國家樞紐節點深耕布局多年,已經投入至少數千億資金。比如騰訊云在重慶部署的數據中心,屬于成渝樞紐。阿里云在張北投資的數據中心,屬于京津冀樞紐。京東云也在“東數西算”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均擁有數據中心。
3、雖然“東數西算”是國家戰略工程,但在“東數西算”的舞臺上,唱主角的一定是民營企業。也就是上文提到的一眾主流科技企業,這些科技企業提供的業務,直接或者間接覆蓋了幾乎所有人民大眾。所以,最終廣大群眾是“東數西算”戰略的直接受益者。
4、從投資和收益的邏輯來看,“東數西算”和“南水北調”“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等國家戰略工程的邏輯相似,投資的主要金額由東部發達地區所出,投資回報也主要由東部發達地區享有。西部地區主要獲得的收益有轉移支付、生態補償等,更長遠的價值在于帶動區域IT制造產業發展、加速培育相關配套人才、優化地區產業結構等等。
5、“東數西算”戰略布局一開始就做好了頂層設計,進行了周密的研判和規劃。8個算力樞紐所涉及的區域我之前都進行過實地走訪,這些地方有的擁有豐富的電力和土地資源(比如貴州和內蒙古),能夠大幅降低數據運算成本,有的處在人口稠密地區(比如粵港澳和長三角),能夠使資源利用最大化。
6、“東數西算”可以和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關聯起來。張北壩上草原地區的的一個阿里云數據中心,每年就可節約標煤8萬噸,幾乎實現了零碳排放。如果將來西部、北部地區建設幾百個低碳綠色數據中心,來負擔各類數據運算,每年節約的煤炭資源、減少的碳排放是一個驚人數據。
7、“東數西算”的實施,帶來的價值不僅僅是各大科技公司的降本增效,而是全社會效率的提升。“東數西算”節約了電費、土地成本、算力成本,卻又提升、統籌、優化了算力資源,一舉多得,自然降低了方方面面的運營成本,成本的降低,必然提升廣大市場主體的創業積極性,進而提升社會效率。
8、一定要警惕打著“東數西算”旗號的炒作潮。上周,“東數西算”剛剛宣布,就有一批莫名其妙的股票漲停,名曰“東數西算”概念股,反觀真正和“東數西算”戰略融合發展的主流科技企業,顯得頗為冷靜。“東數西算”固然意義極大,但也要冷靜對待,畢竟這種國家工程是長遠投資、長遠見效的戰略工程,非一時之功。散戶朋友,只要記住一句話:所有打著“東數西算”概念股旗號的企業,一概遠離。真正做事的企業,哪有時間做這種跟風炒作。
PS:本文作者丁道師,現已在蜻蜓FM開通《丁道師雜談》頻道,歡迎大家點擊原文鏈接,收聽音頻版的內容。
丁道師
2005年首次提出“自由媒體人”概念,隨后簡稱為自媒體,影響至今。
2011年,丁道師加盟速途網絡,先后擔任速途專欄主編,速途執行總編輯兼速途研究院院長等職。
2014年丁道師作為自媒體代表,牽頭起草《中國自媒體的自律規范》,并在網信辦座談會上分享,引發廣泛關注。
現在是企鵝號、一點資訊、百度百家、今日頭條、艾瑞專欄、雪球財經等主流科技媒體和新聞客戶端的專欄作家。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丁道師。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