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2月23日電 “既要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加大豆油料供應,更要立足自身,下大決心擴大大豆和油料的生產,‘油瓶子’里盡可能多裝中國油。”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23日作出上述表示。
23日,國新辦就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舉行發布會。有媒體問:近年來,我國每年的大豆進口量在1億噸左右,去年雖然有所下降,但仍處于高位,請問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在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方面有哪些舉措?
唐仁健稱,目前糧食總量雖然是緊平衡,但是在保供給尤其保口糧方面問題不大。有一個結構問題,就是大豆油料自給率比較低。這些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當然還有畜牧業的發展,對大豆的需求大幅增加,進口量增長較快。前年進口1億噸,去年9000多萬噸。目前,國產的大豆可以滿足食用消費需求,這方面沒有問題。進口的大豆主要是用于食用植物油和畜牧業飼料蛋白這方面的需求。
唐仁健指出,下一步,既要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加大豆油料的供應,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立足自身,下大力氣調整結構問題,下大決心擴大大豆和油料的生產,能夠多種一畝是一畝,多收一斤是一斤。“油瓶子”里盡可能多裝中國油,重點從三個方面著力:
一是積極恢復東北地區的大豆面積。東北是傳統大豆主產區,大豆重頭在東北,將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支持東北地區積極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輪作,引導農民今年春播時把茬口倒回來種大豆。同時,東北還有一些地區也可以進行“水改旱”多種豆,主要是地下水超采區,東北前些年水稻發展比較多,但是有的地區水稻也不太適宜,所以把這樣的一些地區倒回來,多種大豆。
二是積極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目前全國的種植面積已經到了700多萬畝,這種種植模式和種植技術目前看已經基本成熟。今年將加大推廣力度,大力在黃淮海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等適宜地區開展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中央財政專門安排補貼資金予以支持,對承擔任務的那些規模經營的主體,還從社會化服務資金中再補一部分,能夠引導這些規模經營主體和農戶愿意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這種模式。另外,在一些地區把帶狀復合種植也爭取納入農業保險的保障范圍。
三是積極發展油料生產。除了大豆,還有很多專門的油料,如長江流域的油菜,北方、西北、華北地區的花生,還有以南方山地為主的油茶等木本油料,這些都要大力發展。此外還有一些像向日葵、胡麻、芝麻等特色油料,也要因地制宜地發展。
唐仁健提到,總之,通過多油并舉、多措并施,經過5-10年的努力,爭取大豆和油料的自給率能夠有一個較大的提高。(中新經緯APP)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