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22年財政政策定了調,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
2月22日,財政部部長劉昆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進一步詳解了今年的財政政策思路,他指出,提升效能,就是要統籌財政資源,強化預算編制、審核、支出和績效管理,推進績效結果和預算安排有機銜接,加強與貨幣政策等協調,確保宏觀政策穩健有效。
注重精準,就是要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聚焦中小微企業紓困、聚焦科技創新,實施新的更大力度減稅降費;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同時加強對基本民生、對重點領域、對地方特別是基層的財力保障。
增強可持續性,就是要統籌需要和可能安排財政支出,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好高騖遠、吊高胃口;適當確定赤字率,科學安排債務規模,有效防范化解風險。
除此之外,劉昆和財政部副部長余蔚平、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還回應了媒體提出的如何平衡財政收入和支出、專項債發行情況、如何確保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等市場和公眾比較關注的問題。
財政政策如何適當靠前發力?聚焦六大重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2022年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財政政策如何適當靠前發力?劉昆表示,要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早出臺政策、早落地見效。從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1月份,已經陸陸續續有一些減稅降費方面的政策出臺。重點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是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在去年1.1萬億元基礎上,今年將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市場主體會有更多獲得感。
二是保持適當支出強度,重點支持科技攻關、生態環保、基本民生、區域重大戰略、現代農業和國家“十四五”規劃重大項目,提高支出精準度,不撒“胡椒面”。
三是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去年底已提前下達了1.46萬億元,1月份完成發行4844億元,占提前下達限額的1/3,全部用于交通、市政、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點領域。實際上地方政府發行專項債券的資金,去年底還有一部分留到今年用,所以可以看到,各地有很多新的項目在開工,有相當多的項目就是利用了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的資金。
四是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今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特別是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將較大幅度增加,繼續向困難地區和欠發達地區傾斜,兜牢基層“三保”底線。
五是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中央財政帶頭,繼續壓減非重點、非剛性支出。地方財政也要從嚴從緊,節儉辦一切事業。
六是嚴肅財經紀律,加強和改進地方財經秩序,讓財經紀律成為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減稅降費換來后續財政收入增加 今年還將加大力度
近年來,我國減稅降費力度較大,2021年全國新增減稅降費1.1萬億元,重點支持制造業升級、中小微企業以及個體工商戶的發展。“十三五”以來的六年間,我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超過8.6萬億元,這一規模在我國歷史上是空前的,從世界范圍來看力度也比較大,通過持續減稅降費,我國稅收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從2016年的17.5%下降到2021年的15.1%。
而稅收是我國財政收入的大頭,減稅降費意味著我國財政收入增速將放緩,但社會發展又需要源源不斷的財政支持,兩者如何平衡?
許宏才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減稅降費表面來看是收入在減少,但實質上換來了經濟增長和后續財政收入的增加,“目前我國市場主體的總量超過了1.5億戶,其中2021年新增涉稅市場主體達1326萬戶,同比增長15.9%。減稅降費等政策的落實落地,減輕了上億市場主體的負擔,增強了韌性,為應對困難挑戰,穩住經濟基本盤發揮了重要作用。”
許宏才進一步表示,今年,財政部門將實施好組合式減稅降費,助力市場主體迸發出更大的發展活力。
具體措施包括延續實施涉及科技、就業創業、醫療、教育等11項稅費優惠政策,擴大部分已有政策的優惠力度,并且及早推出一些新的政策舉措;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小微企業紓困和科技創新,研究出臺精準幫扶措施;注重減稅降費政策與其他積極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等的協同聯動,握指成拳,形成紓困發展合力等。
針對在減稅降費的情況下,地方財政收入增幅放緩,財政支出如何保障的問題,許宏才回應稱,中央財政將大幅度增加對地方的轉移支付,重點向困難地區、欠發達地區和減稅降費減收較多的地區傾斜。
財政政策發力適當靠前 1.46萬億元專項債提前下達
今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還披露了專項債的最新情況。目前,財政部向各地提前下達了2022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券額度1.46萬億元。1月份,地方已組織發行新增專項債券4844億元,發行規模占提前下達額度的33.2%,這其中,約三成用于市政及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有兩成用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兩成用于教育、衛生、養老等社會事業建設,還有約三成用于其他方面。
為何要提前下達專項債?許宏才解釋稱,主要考慮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作為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工具,發行的節奏要根據經濟形勢、宏觀調控的需要等合理把握。當前,我國經濟面臨新的下行壓力,要求財政政策發力適當靠前,提前下達專項債券額度,加快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主要是為了盡早發揮對有效投資的拉動作用。“我們從支出統計的情況來看,也還是形成了不少支出。”
社保基金滾存結余4.8萬億元 多措施確保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
今日,財政部如何確保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的問題也備受關注,余蔚平介紹稱,據初步統計,目前全國社保基金滾存結余4.8萬億元,可支付月數在14個月以上,基金整體上是收大于支。近年來,我們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確保各地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
包括加大中央財政的補助力度,2021年安排補助資金超過6000億元,支持地方緩解基金收支壓力;提高調劑比例,2021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提高到4.5%,調劑的總規模達9300余億元,中西部地區和老工業基地省份凈受益金額超過2100億元;劃轉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中央層面共劃轉93家中央企業和中央金融機構國有資本總額1.68萬億元等。
關于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進度,余蔚平表示,這項工作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目前,我們正在抓緊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文件,測算資金調撥規模,合理調劑地區間基金余缺,加強對地方實施工作的跟蹤指導,及時調整完善政策舉措。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潘亦純編輯 宋鈺婷 校對 郭利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