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新華社電 我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邁上1億戶臺階,實現歷史性突破。截至2021年底,全國登記在冊個體工商戶已達1.03億戶,占市場主體總量的三分之二。其中,九成集中在服務業,主要以批發零售、住宿餐飲和居民服務等業態為主。
這是記者27日從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盡管受到近兩年來疫情影響,但個體工商戶總體發展平穩。市場監管總局統計顯示,2021年全國新設個體工商戶1970.1萬戶,同比增長17.2%,超過了從2012年到2021年年均11.8%的增速。
各類市場主體保持著穩定增長態勢
“2021年個體工商戶新設退出比為100:50,與近幾年數據基本持平,并未出現大規模市場退出潮。根據調查顯示,個體工商戶平均從業人數為2.68人,以此推算,全國個體工商戶解決了我國2.76億人的就業。”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蒲淳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市場監管總局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底,全國登記在冊的市場主體達到1.54億戶,同比增長11.1%。在優勝劣汰機制作用下,我國市場主體總體質量得到提升,2021年企業活躍度基本保持在70%左右。
從各類市場主體的情況看,受疫情影響較大的住宿和餐飲業加速恢復,2021年新設市場主體305.9萬戶,略超2019年304萬戶的水平,較2020年增長14.8%。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加速恢復,新設市場主體52.3萬戶,同比增長44.1%,遠超2020年同比增長0.4%的水平。
外商投資企業延續了2020年下半年以來企穩回升的發展態勢,2021年新設6.1萬戶,同比增長23.3%,充分顯示出我國營商環境改善和超大規模市場對外資的吸引力。
“總的來看,2021年,我國各類市場主體保持著穩定增長態勢,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行穩致遠打下了重要基礎。”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登記注冊局局長楊紅燦表示。
小微企業質量認證提升行動顯效
我國現有的企業總數是4843萬戶,絕大多數都是中小微企業,它們是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撐。但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質量水平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監督管理司司長劉衛軍表示,質量認證是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手段和貿易便利化工具,被稱為企業質量管理的“體檢證”、市場經濟的“信用證”、國際貿易的“通行證”。去年以來,為提升中小微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質量以及市場競爭力,市場監管總局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
“提升行動開展一年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和各省市縣有關部門共出臺了265項激勵政策,累計為9萬余家企業免費培訓37萬人次,127家認證機構面向36個行業為5000多家小微企業實施了精準幫扶。”劉衛軍介紹說。
劉衛軍表示,通過對這些幫扶企業的問卷調查,95%以上的企業反映提升效果非常明顯。很多企業從“一把手”到一線員工,質量意識明顯增強;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大幅提高;企業生產流程不斷優化,運營成本下降,產品和服務質量以及客戶滿意度顯著提高。
為企業競爭行為設置好“紅綠燈”
2021年,反不正當競爭成為輿論焦點,多家平臺經濟企業因壟斷行為遭到處罰。在2021年11月18日,國家反壟斷局正式掛牌成立,為構建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奠定了基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深入推進公平競爭政策實施,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對規范市場公平競爭,建立完善高標準市場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價格監督檢查和反不正當競爭局局長袁喜祿表示,市場監管部門將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國內和國際,強化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監管執法。并更加注重競爭倡導,更加注重規則制定,為企業競爭行為設置好“紅綠燈”,引導各類資本和各類市場主體有序競爭、規范發展,更好地發揮在宏觀經濟治理和改革發展大局中的重要作用。
涉企亂收費也是困擾企業發展的問題之一。去年,市場監管部門共發現涉企涉嫌違規金額125.2億元,已督促違規收費主體主動退還54.46億元。
“我們要通過治理涉企亂收費,讓市場主體感受到政策紅利,減輕生產經營負擔,堅定戰勝困難挑戰的信心,也堅定長期繁榮發展的信心。”袁喜祿表示。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