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成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張軍:全力推進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助力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
    2022-01-27 07:33:05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每經記者 官遠星 梁宏亮 每經編輯 劉艷美

    “十四五”時期,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已進入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由量變到質變的關鍵階段。

    成都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2年成都將堅持“雙碳”引領,優化四大結構,加快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深入落實四川省支持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18條政策和成都市委綠色低碳發展決定,出臺空間、產業、交通、能源結構調整行動方案及配套政策措施,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塑造城市競爭新優勢。

    2022年成都市兩會期間,成都市政協委員、成都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到2025年,成都將力爭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策源地與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中承載區。

    守護綠水藍天創造生態福祉

    在日前舉行的2021年全國環境互聯網會議中,“基于人工智能的白河流域監管”應用榮獲“2021年度智慧環保創新十大案例”。

    這是國內首套人工智能流域管理系統,由成都市生態環境數智治理中心與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共同研發,通過在成都市雙流區白河長度18公里的干流范圍內設置13個傳感器,全天候24小時實時抓取水質水文數據。

    據張軍介紹,該系統不僅能夠提供水質水文信息,還能監測周邊居住小區、工業園區、排污管道等相關情況,通過系統自帶的“大腦中樞”自動深度學習,以大數據運算不斷提升準確率,從而得到“污染是什么”“從哪里來”“什么原因造成的”等河流污染防治關鍵問題。

    一直以來,如何快速精準溯源,是傳統流域監管系統所面臨的重要難題。張軍表示,建立在數據驅動模型之上的人工智能流域監管系統正是對這一難題的破局。在該系統幫助下,利用水質大數據、物聯網和邊緣計算技術,結合速算力學模型、機器學習算法,可對水質超標實時溯源時間由傳統的48小時,縮短至最快0.5小時。

    除此之外,通過數據融合、仿真建模,該系統還能夠對流域可能發生的污染事件作出精準預測,將隱患消滅在萌芽階段,進一步彌補傳統流域監管系統在事件預測方面的短板,并能為實施怎樣的流域治理措施提供決策依據。

    “從試點情況看,自去年系統平臺上線運行以來,已使用人工智能的溯源算法輸出污染貢獻熱力分布圖,生成白河流域污染排放‘高貢獻率名單’。系統應用以后,成功溯源并核準5次較為嚴重的污染排放事件,有力促進了白河流域科學精準治理。”張軍說。

    近年來,成都加強對工業源、移動源、揚塵源、生活源等方面的清理整治,大氣環境質量得到較大改善,2021年成都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99天,優良率81.9%。

    “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深入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期盼的提高,大家對“藍天”還有更高期待。我們也面臨著一些現實問題。”

    據張軍介紹,2022年,成都將加快推動空間、產業、交通、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從源頭上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重點抓好一季度重污染天氣應對、大運會空氣質量保障、“夏治臭氧、冬防霧霾”等工作,在分類防治移動源、工業源和城市面源上謀劃打好幾個標志性戰役,深化成渝地區聯防聯控,確保空氣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力爭盡快實現全面達標。

    張軍表示,成都快速攀升的機動車保有量以及不斷增長的出行需求、貨運需求導致移動源污染日益突出,以公路貨運為主的運輸結構、化石燃料為主的車隊結構沒有根本改變,亟須在移動源領域深挖細摳,精準減排。

    也正因如此,交通運輸結構的調整,與大氣污染防治息息相關。

    為減少貨運車輛對成都環境空氣質量的影響,張軍建議由交通運輸部門統籌,按照“調遷優化、清潔改造、管控淘汰”的原則,在源頭、過程、末端上發力,持續推進交通運輸結構調整,改善空氣質量。

    “我們將牢牢把握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總要求,從結構上、源頭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培育綠色低碳產業,努力為市民群眾供給更優生態產品、創造更多生態福祉。”他說。

    助力建圈強鏈 構建綠色產業結構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公園城市首提地和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成都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建強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群是成都實現“雙碳”目標、推動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探索超大城市綠色低碳發展的必由之路。

    產業結構、交通結構、能源結構所面臨的低碳轉型,將給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生態環境產業、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等綠色產業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

    2021年12月10日,成都市召開產業建圈強鏈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會上正式提出,成都將大力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成都的目標是,通過“建圈強鏈”實現產業結構本質提升,從原來的要素驅動到創新驅動,要在新經濟、新賽道、新業態發展過程中,從跟跑變為并跑,甚至領跑。

    在張軍看來,產業建圈強鏈行動將進一步增強產業生態集聚力、產業鏈建構力、高端要素運籌力,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為城市整體發展提供持續動能。成都將全力推進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助力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

    “近年來,我們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力推進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群發展,主攻光伏、氫能、鋰電池、綠色低碳服務四大領域。”張軍介紹,成都已獲批工信部成德高端能源裝備集群、國家新能源汽車示范城市,氫能產業競爭力達到全國第四,光伏、鋰電池千億級產業集群初具雛形。

    據了解,目前,通威太陽能(000591)總投資200億元的金堂基地一期已實現建成投產,東方氫能產業園、中航鋰電50GWh動力及儲能電池基地等重大項目已經開工建設。

    在“光伏10條”“氫能22條”等產業扶持政策支持下,通威光伏電池片已實現全球出貨量第一,巴莫科技高鎳鋰電正極材料市場占有率全國前三,東方電氣(600875)氫燃料電池百公里耗氫量全國最低,易態科技等9家綠色低碳服務企業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張軍建議,對比國內先進地區、先行城市,成都在經濟社會發展與降碳減排的雙重壓力下,從科技創新、招才引智等三個方面著手,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

    他認為,在科技創新方面加快形成與綠色低碳優勢產業相配套的科技創新體系,培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創新鏈,提升科技創新對成都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同時,聯手頭部企業,健全招才引智政策體系,把綠色低碳產業發展納入城市整體規劃,發揮好產業鏈“鏈主”的作用。

    綠色低碳產業鏈的壯大離不開關鍵人才、關鍵技術、關鍵項目的引進。張軍建議:“厚植成果應用土壤,從招才引智、科技研發、成果應用多渠道多階段薈聚英才,建強成都綠色低碳產業鏈;吸引創新領軍企業和科研創新中心來蓉投資興業,加快將我市科教優勢轉化為科研創新成果,促進產業鏈與創新鏈加快融合。”

    在他看來,除此之外,還應探索建立優勢產業區域聚集機制,主動推動產業區域協同。“例如,在光伏產業發展上,依托成都光伏產業優勢,支持本地頭部企業整合樂山、眉山等地及全國上下游產業鏈資源,采取項目總承包(EPC)模式,與三州地區開展區域協作。”

    “我們將堅持在治本轉型提質、建鏈強鏈補鏈、集聚集成集約、專業精準高效上下功夫,實施綠色低碳產業‘十個一’行動計劃。力爭到2025年,培育6家以上百億級鏈主企業、3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先進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策源地與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中承載區。”張軍說。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亚洲色图古典武侠|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小说| 国产亚洲?V无码?V男人的天堂| 国产综合激情在线亚洲第一页| 亚洲综合激情五月丁香六月| 亚洲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2016| 亚洲男人天堂2022|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国产.亚洲.欧洲在线| 亚洲av永久综合在线观看尤物| 亚洲午夜一区二区电影院|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91亚洲精品自在在线观看|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1| 亚洲jizzjizz在线播放久| 亚洲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大情网站www|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亚洲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 |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不卡|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亚洲色丰满少妇高潮18p| 日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亚洲福利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黄色网址|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久久久| 婷婷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 |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久久| 区久久AAA片69亚洲| 亚洲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男人天堂2018av|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又大又粗| 亚洲精品不卡视频| 亚洲一区精彩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影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