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周瀟梟
編 輯丨包芳鳴
圖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1月25日,財政部發布2021年財政收支數據。
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首次突破20萬億元,約20.25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得益于經濟的持續恢復,以及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漲幅較高等,帶動全年財政收入超出年初預期,中央和地方均有一定超收收入。
財政部副部長許宏才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于2022年收入形勢的判斷,要結合經濟的增長,還要考慮不確定因素影響,特別要把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體現在預算收入中。
至于2022年財政政策安排,許宏才表示,要實施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聚焦支持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紓困解難。合理確定新增地方政府債券額度,保障重點領域項目建設,合理加快使用進度,更好發揮對有效投資的拉動作用。
2021年實現4800億元超收收入
2021年我國GDP突破110萬億元,同比增長8.1%。盡管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2021年我國經濟依然實現較穩健的增長,經濟增速領先全球。
2021年全年財政收入也實現較好增長。財政部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25萬億元,與2012年的11.73萬億元相比,接近翻一番。2021年收入比上年增長10.7%,與2019年相比增長6.4%,完成收入預算。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年初預算報告發現,2021年年初預計財政收入增長8.1%,與2021年GDP實際增速相當。2021年初預計實現財政收入19.77萬億元,這意味著2021年實現約4800億元超收收入。
許宏才回應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表示,2021年財政超收是在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的基礎上實現的,主要是受經濟穩定恢復,特別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漲幅較高拉動,與經濟運行總體態勢和企業利潤增長是相適應的,也是符合預期的。減稅降費政策紅利有效落實,沒有增加市場主體的負擔。
財政部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增減稅降費超1萬億元。其中,三季度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年內新出臺了一批減稅、緩交稅款的政策,用以緩解企業資金困難和經營壓力。
2021年我國GDP按不變價增長8.1%,若按現價計算增幅更高。財政收入是按現價來計算,GDP現價的穩定增長為財政收入增長打下良好基礎。另外,在上游大宗商品帶動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8%,這帶動了財政收入增長。
“要理性客觀看待財政收入的超收。雖然2021年財政收入實現超收,但是與2019年相比,財政收入增長6.4%,兩年平均增長3.1%,增幅低于GDP增長,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持續下降,財政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仍然較大。這也是一個客觀實際”,許宏才表示。
按照我國預算法規定,年度超收收入并不能用于當年支出,需要全部用于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許宏才指出,2021年的超收收入為今年的預算安排提供了更多的資源和空間,為保持今年的支出強度、推動財力下沉提供資金支持。
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專項債擴投資
2021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4.63萬億元,同比增長0.3%。2021年我國赤字率3.2%,赤字規模約3.57萬億元,新增專項債3.65萬億元,債務資金進一步充實了年內可用的財政資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2年積極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
全國財政工作會議對此作出更具體的部署,明確2022年要把握6個方面。一是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二是保持適當支出強度,提高支出精準度。三是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保障重點項目建設。四是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兜牢基層“三保”底線。五是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節儉辦一切事業。六是嚴肅財經紀律,整飭財經秩序。
許宏才表示,2022年將針對市場主體需求,實施新的更大力度組合式減稅降費。一方面,要聚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企業科技創新和更新創造。加大增值稅留抵退稅力度,完善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促進制造業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要聚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促進市場主體加快發展增加活力。延續實施2021年底到期的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減稅降費措施,進一步緩解小微企業經營壓力。
許宏才還指出,2022年要統籌發展和安全,合理確定新增地方政府債券額度,有效防范債務風險。優化專項債券使用方向,不撒“胡椒面”,重點支持在建項目后續融資,保障重點領域項目需要。做深做細專項債券項目儲備,合理加快使用進度,確保債券資金盡快形成實物工作量,更好發揮對有效投資的拉動作用。
1月21日,財政部部長劉昆撰文表示,按照保持政府總體杠桿率基本穩定的原則,確定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
有財政專家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意味著政府債務增長水平與經濟增速大致相當,主要是確保政府債務壓力不要過大,宏觀杠桿的系統性風險不要過高。預計2022年赤字率在3%以上,與2021年大致相當,2022年專項債規模應該不會低于2021年的水平。
東部財政大省預計今年財政收入增長5%左右
展望2022年財政收入形勢,許宏才表示,今年還要實施更大力度的減稅降費,正在認真分析形勢,對2022年財政收入進行研究和測算。總的來說,要結合經濟的增長,還要考慮很多不確定因素,還要把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考慮進去。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各省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發現,多個東部財政大省預計今年財政收入增長5%左右。比如,廣東預計今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江蘇預計在4.5%左右,浙江預計在6%左右,上海預計增長6%,山東預計增長5%左右,北京預計增長4%。
整體來看,這些東部大省預計財政收入增速與經濟相當,考慮到減稅降費因素,部分省份預計財政收入增速可能略低于GDP增速。
廣東財政廳廳長戴運龍表示,今年財政收支形勢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不少。從收入形勢看,減收因素明顯增加,包括中央將實施新的組合式減稅降費、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2022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增長5%安排(略低于5.5%左右的GDP增速),考慮到財政收支仍將處于“緊平衡”狀態,這樣既能更好鞏固減稅降費成果,又有足夠財力落實“六穩”“六保”等任務。
北京預計今年財政收入增長4%,也略低于5%以上的GDP增速。北京市財政局局長吳素芳表示,今年全市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趨于吻合,增收潛力和減收壓力并存。一方面隨著經濟穩定恢復,在高端要素集聚、財源建設成果逐步顯現、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等有利因素帶動下,為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提供較好支撐。另一方面,全球疫情防控形勢存在不確定性,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疫苗量價齊降、重點財源儲備項目尚處于建設期、房地產等行業持續下行,以及平臺經濟持續整改、中央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等因素,收入增長面臨一定挑戰。
當然也有更樂觀的預期。浙江預計今年GDP增長6%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上海預計今年財政收入增長6%,略高于5.5%左右的GDP增速。但也有更為樂觀的預期。
上海市2022年預算報告顯示,擴內需、穩外需效能持續釋放,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逐漸提高,金融業發揮穩定支撐作用,城市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數字經濟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將為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注入新動力(310328)。與此同時,經濟全面持續恢復的基礎仍需鞏固,新舊動能尚在轉換階段,2021年收入中存在一次性收入因素抬高基數,今年將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政策,對財政收入帶來較大影響。
本期編輯 陳思 實習生 林曦瑩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