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小貸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互聯網大廠”紛紛大手筆增資旗下小貸公司。
日前,360數科旗下福州三六零(601360)網絡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下稱“360小貸”)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金由10億元增至50億元。這是360小貸在近4個月以來第二次增資。去年9月,360小貸將注冊資本從5億元增至10億元。
除了360數科外,目前已有螞蟻、騰訊、美團、京東等多家互聯網巨頭對旗下小貸機構增資。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舉應是為了滿足監管對全國性網絡小貸全國展業的注冊資本門檻要求,而全國性的小貸牌照是互聯網公司進一步發力小貸業務的必由之路。
360小貸增資至50億,
互聯網大廠紛紛布局
公開資料顯示,360數科旗下360小貸成立于2017年3月,初始注冊資本為3億元,于2017年首次增資至5億元。2022年1月,在4個月前剛剛將注冊資本從5億元增至10億元之后,360數科再豪擲40億元,完成了新一輪增資,進一步充實了資本實力。
如此大手筆增資,其實早已有跡可循。2021年以來,包括360數科、螞蟻、騰訊、美團、百度等在內的頭部互聯網公司紛紛對旗下的小貸公司展開了一輪增資潮,其中有10家小貸公司的注冊資本在去年達到50億元的門檻。
根據央行和銀保監會2020年11月發布的《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暫行辦法”)要求,跨省經營小貸業務的公司注冊資本不低于50億元,且為一次性實繳貨幣資本。而在暫行辦法過渡期內未取得資質的小額貸款公司,則將會被控制存量貸款規模,并壓縮遞減、逐步清零。
事實上,近年來網絡小貸尤其是全國性的網絡小貸公司是小貸行業發展較為迅速的公司類型,在金融業務必須持牌經營的監管要求下,生態型互聯網公司要想深入開展信貸類金融業務,獲取金融牌照成為必由之路。也就是說,360數科等互聯網公司,在正式文件暫未出臺之前就率先行動,主動滿足監管要求,以便于后續在全國范圍內展業。
專家表示,增資工作已經成為360數科、美團等互聯網平臺對旗下小貸的重要選擇,也從側面說明小貸業務是其金融版圖不可或缺的一環。網絡小貸業務可以在全國范圍內經營,實質上是一個全國性的牌照,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網絡小貸牌照可得性強、可用性高。
強監管下,
全國展業牌照更具稀缺性
就在互聯網大廠紛紛增資之時,地方性小貸公司數量正在快速清退壓降。僅2022年以來,就有江西、安徽兩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共22家小貸機構試點資格被取消。
根據央行發布的《2021年三季度小額貸款公司統計數據報告》,截至2021年9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6566家,較2020年同期減少了661家,從業人數在一年之內減少了12%。拉長時間來看,近三年里小貸公司數量和從業人員更是分別縮減了21%和33.3%。
一邊是行業整體正加速萎縮,另一邊是互聯網巨頭充實資本實力,以資金規模和平臺、技術優勢加速布局全國性金融版圖。在小貸行業加速洗牌的背景之下,大型互聯網公司旗下的小貸更顯得“強者恒強”,全國性展業的金融牌照自然更具稀缺性。
實際上,此次360數科出資40億元大手筆增資360小貸,離不開其近年來小貸業務和整體業績的快速增長。財報顯示,2017年~2020年,360數科營收從7.88億元增至135.64億元,這三年的營收同比增幅分別達464%、107%和47%。
360數科2021年三季報顯示,該公司業務規模及業績繼續高速增長,實現營業收入46.1億元,同比增長24.6%。此外,輕資本模式轉型在持續推進,三季度輕資本模式下促成貸款555億元,同比增長205%。
此前,有專家表示,對于背景資源雄厚、業務場景豐富、客戶流量充裕、技術實力強勁的企業來說,網絡小貸牌照有很強的加持作用,可以憑此布局面向小微企業的普惠金融尤其是小微信貸服務,在消費金融“紅海”之外開辟業務增長“第二曲線”。
根據財報披露,360數科主要有兩大業務線:面向個人用戶的消費信貸業務和面向小微企業的無抵押經營貸,旗下主要產品為360借條和360小微貸。
這兩年,360數科旗下的360小微貸業務發展尤其迅猛。這款產品主要針對有經營性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提供效率更高、等待時間更短的純線上、純信用小微貸款服務。
目前,360數科已推出個體工商戶貸、發票貸、稅易貸等差異化產品,用以滿足不同類型、不同規模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并通過“小微助力計劃”,匹配了農貿市場等特性鮮明的小微主體。(CIS)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