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鄭淯心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269億元,同比增長1.7%。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6618億元,增長3.0%。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對經濟觀察網表示,12月數據下降幅度較大的主要原因還是部分區域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清零政策的要求下,人員流動性減弱,需要出行才能達成的消費需求有所減緩。
從整年數據來看,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0823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兩年平均增速為3.9%。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97037億元,增長12.9%??鄢齼r格因素,202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年實際增長10.7%。
2021年人均消費支出24100元
從整體消費情況來看,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10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3.6%,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實際增長12.6%;比2019年增長11.8%,兩年平均增長5.7%,扣除價格因素,兩年平均實際增長4.0%。
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0307元,增長12.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1.1%;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5916元,增長16.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5.3%。
從類目上看,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7178元,增長12.2%,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9.8%;人均衣著消費支出1419元,增長14.6%,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5.9%;人均居住消費支出5641元,增長8.2%,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3.4%;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1423元,增長13.0%,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5.9%;人均交通通信消費支出3156元,增長14.3%,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3.1%;人均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599元,增長27.9%,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10.8%;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2115元,增長14.8%,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8.8%;人均其他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569元,增長23.2%,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4%。
與2019年相比,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八大類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食品煙酒增長8.6%,衣著增長3.0%,居住增長5.6%,生活用品及服務增長5.4%,交通通信增長5.0%,教育文化娛樂增長1.7%,醫療保健增長5.4%,其他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4.2%。
具體到消費品而言,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2021年城鎮消費品零售額381558億元,比上年增長12.5%;鄉村消費品零售額59265億元,增長12.1%。
按消費類型分,2021年商品零售393928億元,比上年增長11.8%;餐飲收入46895億元,增長18.6%。12月份商品零售36428億元,同比增長2.3%;餐飲收入4841億元,下降2.2%。
按零售業態分,2021年限額以上零售業單位中的超市、便利店、百貨店、專業店和專賣店零售額比上年分別增長6.0%、16.9%、11.7%、12.8%和12.0%。
2021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30884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08042億元,增長12.0%,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5%;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類、穿類和用類商品分別增長17.8%、8.3%和12.5%。
從三季度開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有所下滑。盤和林對經濟觀察網表示,2021年下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下滑,除新冠疫情降低了人員流動性外,還與全球大宗商品漲價,導致部分商品成本上升有關。
“由于大宗商品漲價并非需求導致,而是供應鏈不暢和疫情因素,所以下游需求沒有提升的情況下,諸如雙十一購物節這樣的消費集中時段并沒有出現商品銷量的爆發式增長。另外,相對來說2020年下半年基數較高,2020年上半年疫情影響經濟需求,而下半年有所恢復,而2021年總體態勢較為穩定,所以同比增速有所下滑”,盤和林說。
發改委促消費
為促進居民消費需求,1月17日,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做好近期促進消費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在精準有效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抓住春節、元宵節等傳統佳節消費旺季契機,適應居民消費習慣變化和提質升級需要,挖掘消費熱點和增長點,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推動實現一季度經濟平穩開局。
在具體措施上,《通知》指出,要因地制宜多措并舉滿足居民節日消費需求。堅持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穩定和擴大消費,落實地方主體責任,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層層加碼”式防控,最大限度減少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低風險地區要保障城鄉居民區域內短途合理流動和正常消費活動。切實加強生活物資供應,確保生活必需品不脫銷、不斷檔。
同時,要有效拓展縣域鄉村消費。支持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通過企業讓利、降低首付比例等方式,促進農村居民消費。引導生產企業積極開發適合農村市場的日用消費品、大家電、建材、家具、汽車等,推動農村耐用消費品更新換代。與此同時,擴大居民冰雪消費、激發智慧零售新活力等十條具體措施。
盤和林認為,現階段需要有一些刺激消費的手段,但不宜過度刺激。因為本輪社會零售總額下滑的主要原因并非緊縮,而是疫情因素疊加市場化價格因素導致的結果,刺激消費首要在于解決新冠疫情帶來的問題,清零后迅速開放經濟,增加人員流動即可提振消費。
他建議,可以通過供給結構改革,政策推動消費結構優化。比如家電下鄉、新能源汽車下鄉,比如充電樁等新基建。比如政策支持新型消費品企業,通過供給優化,推動消費升級,進而推動消費市場的繁榮。
“其次,處理好疫情和發展的關系。如果下半年消費疲軟的主要因素是疫情,那么控制好疫情,抓住疫情緩解窗口期,迅速推進線下消費,則是最佳解決方式?!?/p>
盤和林認為,不宜用寬松拉動消費需求,但可以適當采用財政工具。當前情況下通脹率抬升反而抑制消費,因為通脹率抬升壓力并非來自供需,而是來自物流、供應鏈等領域,當然可以適當的采用財政政策工具,引導消費升級,并在疫情窗口期通過政策支持適度通過優惠券的方式促進消費。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