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馬瑾倩)12月31日,“提高人才流動便利度”專場新聞發布會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目前全市有外資企業超33000戶,北京市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境外專業人才的引進,例如放寬引進人才年齡限制、為企業提供免費職業資格查驗、允許社會資本舉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等。
符合條件的可納入人才引進和工作居住證辦理范圍
為提高人才流動便利度,助力首都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境外高水平專業人員來京創新創業,北京積極探索國際職業資格認可工作。按照國際慣例,職業資格是對專業人才在學識、技術、能力方面的認可,是求職、創新創業和單位聘用的主要依據。
今年9月6日的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境外職業資格認可目錄(1.0版)》(以下簡稱《目錄》)發布。《目錄》首批認可82項境外職業資格,涉及金融、教育、科技服務、體育運動等北京經濟社會發展急需專業領域,如金融分析師、精算師、軟件開發人員、滑雪教練等職業資格;覆蓋美、英、德、法、新加坡等15個國家和地區。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處處長辛向陽介紹,北京市對此提出一系列支持措施。對持有《目錄》中境外職業資格的外籍人員,其境外從業經歷可視同境內從業經歷;在辦理工作許可業務時,不受學歷、學位、工作經歷限制,年齡可放寬至65周歲,高精尖產業領域可放寬至70周歲。
同時,在辦理出入境業務時,可辦理有效期5年以內的多次簽證或居留許可,符合條件的納入辦理永久居留便利通道,口岸簽證政策恢復后可向公安機關口岸簽證部門申請口岸簽證。
對持有《目錄》中境外職業資格、與在京單位建立人事勞動關系的中國籍人員,符合條件的納入北京市人才引進和工作居住證辦理范圍。此外,對持有《目錄》中境外職業資格的專業人員,北京市相關行業部門在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社會保障、評價激勵等方面給予支持和保障。
搭建平臺免費為企業查驗人才職業資格
境外職業資格證書多數由境外機構頒發,真實性鑒別較為困難,需在境外頒發地和使領館分別公證和認證,耗時長且費用高,需30至90個工作日、花費1000元至2000元人民幣,成為國際專業人員來京工作的障礙。
為此,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北京外企人力資源公司搭建了首個省級境外職業資格查驗服務平臺,通過境外網站、郵件、電話等渠道,對《目錄》中境外職業資格免費查驗,查驗時間縮短至5至30個工作日,驗證結果可作為單位用人、辦理工作許可和停居留、人才引進等的重要依據。
據了解,一位來自朝陽區跨境電商高新企業的員工,成為北京市首位通過這項便利政策、成功辦理北京市工作居住證的專業人員。目前,北京市已為74家企業提供93人次的證書查詢服務。
辛向陽介紹,下一步,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將會同相關部門,適時推出升級版《目錄》,不斷擴大北京境外職業資格查詢驗證服務平臺的影響力,推動驗證結果在更多行政服務事項中的應用,為國際專業人才提供更多高質量的便利服務。
允許社會資本舉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原國家教委《關于開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暫行管理辦法》規定,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舉辦者不包括國內社會組織和個人。
2020年《北京市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管理辦法》修訂后,落實了國務院“允許內資企業和中國公民開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要求。目前,已有1所由社會組織申辦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獲得區教委批準辦學。
北京市教委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劉斯介紹,下一步,市教委將繼續做好放開民間資本舉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后的政策調研、監督管理,指導各區教委提高國際教育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截至11月底全市外資企業33000余戶
截至2021年11月底,全市外資企業存量33905戶,同比增長4.76%。2021年1月至11月,新設外資企業3035戶,同比增長26.50%。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注冊登記處副處長秦世杰介紹,北京進一步完善一網全辦、一網專辦、一天辦結,免費獲得公章等便利化舉措;外籍人才創辦企業登記材料,持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登記的,無需提交公證、認證文件;同時,推動京津冀三地主體資格證明互認。
下一步,北京市將進一步支持簡化版公證文書材料。優化港澳投資者辦理登記流程,支持采用簡化版公證文書(僅保留公司注冊證明書、公司商業登記證、授權代表人簽字字樣和公司印章樣式的董事會或股東會決議等核心信息的文書)辦理港澳地區非自然人投資的市場主體注冊登記,進一步簡化港澳投資者辦理登記材料。
同時,將會同公安部門、經信等部門加強對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信息共享應用,完善實名認證渠道,依托北京市統一身份認證平臺,探索實現持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的外籍人員通過“e窗通”平臺在線辦理企業登記業務。
新京報記者 馬瑾倩
編輯 劉茜賢 校對 吳興發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