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港股|
中國證券報
央行決定15日全面降準 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
中國人民銀行6日宣布,決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此次降準為全面降準,共計釋放長期資金約1.2萬億元。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
沖刺三年行動“大考” 年底國企重組好戲連臺
繼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成立后,經國務院批準,中國物流集團于6日掛牌,物流領域“超級巨輪”揚帆啟航。同時,稀土行業重組整合蓄勢待發。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入考核評估期,歲末年初國企重組有望加速,國資委圈定的輸配電裝備、戰略性資源等五大領域將好戲連臺。
多因素支撐高景氣 明年出口看點多
日前公布的11月PMI數據顯示,當月制造業PMI新訂單指數與新出口訂單指數環比分別上升0.6、1.9個百分點,后者更創出今年5月以來新高,11月出口可能繼續表現不俗。
記者實地探訪:養老理財試點產品首日銷售火爆
6日為養老理財試點產品銷售首日,中國證券報記者走訪深圳地區建行、招行網點了解到,首批產品受到投資者熱捧。業內人士表示,養老理財產品投資策略穩健,未來產品線將逐步豐富,以滿足投資者對于不同形態養老產品的需求。
上海證券報
明年樓市將“穩中前行”
隨著信貸政策適度調整,樓市成交正顯現回升企穩之勢。從中國指數研究院等機構獲悉,截至11月底,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成交規模約86萬平方米,環比增長23.5%。 另據地產中介貝殼統計,11月全國50城二手房整體成交量環比增長約2%,這也是自10月以來成交量環比連續兩個月增長。對此,中國指數研究等機構預計,2021年房地產業在“前高后低”中迎來收官,預計在2022年保持“穩中前行”,價格整體平穩。
國內外機構繼續看好中國經濟前景
中國社科院昨日發布最新預測報告稱,今年中國經濟總體上表現出較好的復蘇態勢,全年經濟增速預計達到8%左右,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繼續位于前列,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結構轉型升級取得了新的成效,為實現“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打下了良好基礎。
國資委部署推進明年“三化”監管
上海證券報記者12月6日從國資委獲悉,加強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監管已被列入2022年國資監管大格局的工作內容。國資委副主任翁杰明在當日舉辦的專題推進會上強調,加強“三化”監管,既是對各級國資委的要求,更是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要舉措之一。
證券時報
央企專業化重組再落一子 中國物流集團成立
中央企業專業化重組年內再落一子。12月6日,中國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大會在京召開。會上,中國物流集團的股權結構首次曝光。記者還了解到,新組建的中國物流集團在“十四五”乃至今后較長時期,將定位于“綜合物流服務方案提供者、全球供應鏈組織者”,著力發展供應鏈物流、民生物流、特種物流、危險品物流、工業物流、應急物流、冷鏈物流、跨境物流等。
部分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環比回升
11月部分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回升。業內人士認為,二手房成交量環比止降,初現筑底跡象,當前市場規模仍處歷史低位,市場修復仍需要時間。
百億級市場資本卻不愛投 網紅經紀公司深陷變現焦慮
近年來,MCN行業快速發展,從2015年的100多家增長到2020年的近3萬家,市場規模也從2015年的8億元左右增長到2020年的245億元。但是,這些MCN機構,卻在慢慢走向困境——行業急劇發展的同時,一些MCN機構手中掌握著過億的粉絲數,卻深陷無法變現的焦慮當中。
證券日報
央行連續4個工作日開展100億元逆回購專家預計降準背景下本月MLF將縮量續作
12月6日,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中國人民銀行(下稱“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0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維持2.2%不變。鑒于有1000億元逆回購到期,故央行實現凈回籠900億元。從本周總體逆回購到期資金來看,除了周一當日有1000億元到期外,周二仍將有1000億元到期,周三至周五則各有100億元到期。
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加快 部分上市公司擬積極參與
12月6日,《證券日報》記者獲悉,國家能源局近日發布《關于組織擬納入國家第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的通知》。根據《通知》,第二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重點考慮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建設。
不應過度渲染公募基金經理離職
有人談到公募基金經理離職,張口閉口就是“離職潮”,還有的渲染為愈演愈烈、涌動不止等。其實,所謂“離職潮”,只是聚焦單體數字,譬如,截至今年11月底,年內已有287名基金經理離職;變動基金經理的產品高達3048只,兩組數據皆創下歷史新高。但如果看一下離職人數占基數的比例,就不那么夸張了。
二、宏觀經濟:
1、據央行12月6日消息,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于2021年12月15日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不含已執行5%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本次下調后,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
2、據交通運輸部12月6日消息,11月,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有49個城市開通運營城市軌道交通線路250條,運營里程8116公里,實際開行列車266萬列次,完成客運量19.7億人次,進站量12億人次,未發生運營安全責任事故。11月份,新增運營區段2個、運營里程28.6公里,分別為哈爾濱地鐵3號線二期東南半環和杭州地鐵6號線豐北站至枸桔弄站區段。11月份,49個城市完成客運量環比減少0.8億人次、下降3.9%,同比去年11月增加0.2億人次、增長1%。
3、央行12月6日開展1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當日有1000億元逆回購到期,因此單日凈回籠900億元。
4、社科院發布《經濟藍皮書》認為,2022年應適度加大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注重做好跨周期調節。報告預計,2021年中國經濟增長8%,考慮到全球疫情仍在持續,預計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5.3%左右。
5、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2年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會議強調,明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
6、12月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657億斤,比上年增加267億斤,增長2.0%,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新高,連續7年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其中,秋糧產量10178億斤,比上年增加191億斤,增長1.9%。
7、隔夜shibor報1.817%,下跌9.6個基點;7天shibor報2.129%,上漲5.1個基點; 3個月期shibor報2.492%,下跌0.7個基點。
8、兩市融資余額:截至12月6日,上交所融資余額報9074.63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加0.19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報8151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5.75億元;兩市合計17225.63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5.56億元。
三、行業動態:
1、12月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1年11月下旬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變動情況,據對全國流通領域9大類50種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的監測顯示,2021年11月下旬與11月中旬相比,16種產品價格上漲,29種下降,5種持平。其中,生豬(外三元)價格為18.2元/千克,環比漲2.8%。焦煤(主焦煤)環比下跌32.4%,焦炭(二級冶金焦)環比下跌18.4%。
2、第二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啟動申報,將重點考慮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區建設,要求單體項目規模不小于100萬千瓦。第二批風光大基地項目申報要求中明確“鼓勵建設集中式、共享式儲能,最大化發揮儲能效益”。
3、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表示,由于電源管理芯片(PMIC)屬于半導體缺貨潮的短料,至今漲價態勢依然持續,預估2021年平均銷售單價(ASP)年漲幅近10%,創下近六年來最高。在車市復蘇之下,電動車、車用電子、ADAS快速成長,對電源控制、管理與充電的技術要求提高,且車用芯片檢驗項目繁多,必須保證其一致性和零失效率,目前IDM業者車用芯片訂單普遍已排至2022年底。
4、根據CINNO Research數據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經濟刺激政策放緩,終端消費市場需求滑落。同時,主要晶圓代工廠繼續上調代工報價。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疫情反復,對顯示驅動芯片上游供應產生負面影響。第四季度全球DDIC價格漲幅總體將低于6%
5、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整理海關總署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1-10月,中國汽車商品出口金額排名前十位國家依次是:美國、日本、墨西哥、德國、俄羅斯聯邦、韓國、英國、比利時、澳大利亞和越南。
四、公司新聞:
1、協合新能源(00182)公布,集團2021年11月權益發電量總計488.02GWh,同比增長6.84%。其中,風電權益發電量同比增長5.96%至449.52GWh,太陽能(000591,股吧)權益發電量同比增長18.32%至38.5GWh。1-11月,權益發電量合計約4711.61GWh,同比增長9.34%。風電權益發電量同比增長14.63%至4454.80GWh。
2、中梁控股(02772)公布,2021年1月至11月,集團累計合約銷售(連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的合約銷售)金額約人民幣1555億元,同比增長4.6%;累計合約銷售面積約1283.9萬平方米。合約銷售均價約人民幣1.21萬元/平方米。于2021年11月,集團合約銷售(連合營企業及聯營公司的合約銷售)金額約人民幣122億元,同比減少32.2%;合約銷售面積約116萬平方米。合約銷售均價約人民幣1.05萬元/平方米。
3、吉利汽車(00175)公布,集團于2021年11月的總銷量(包含該集團擁有50%權益的合資公司即領克合資公司所銷售領克品牌汽車的銷量)為約13.59萬部,同比減少約10%,環比增長約22%。于2021年11月的總銷量中,約1.62萬部為新能源和電氣化汽車,同比增長約137%并達至集團月度紀錄新高。集團于2021年11月的出口量按年增長約11%至13065部,達至自2013年10月以來的最高月出口量水平。于2021年11月,集團于中國市場的總銷量為約12.28萬部,同比減少約11%。
4、東岳集團(00189)公布,預期集團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公司擁有人應占凈溢利,與2020年同期相比可能會取得大幅增長。業績增長的重要原因為集團PVDF、R142b制冷劑等產品在中國處于領先地位;及市場發展迅速及需求提升助推價格上漲,使得集團業績有明顯提升;另外,集團通過持續管理提升,產量、成本等均已較好地實現預算水平。
五、研報精點:
1、大摩發研報指,由于直播、廣告和游戲及毛利率表現疲軟,大多數中國互聯網企業第四季度指引均低于市場預期。該行料行業內大部分企業明年盈利情況低于市場預期,但仍維持網易為行業首選股份,主要由于其產品生命周期較長、非游戲業務虧損減少以及中期應用商店渠道收費削減。此外,該行還將快手評級由“跑輸大市”上調至“與大市同步”,因其估值較低(對應3.3倍2022年預期市銷率)。
2、招銀國際發研報指,12月3日,醫保局公布醫保目錄調整結果。調整后,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內藥品總數為2860種,其中西藥1486種,中成藥1374種,中藥飲片仍為892種。本次調整,共計74種藥品新增進入目錄,11種藥品被調出目錄。從談判情況看,目錄外85個獨家藥品談成67個,成功率78.82%,平均降價61.71%。招銀認為,醫保政策持續利好創新藥,受益較大的公司包括榮昌生物,諾誠健華,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君實生物,恒瑞醫藥(600276,股吧)等。
3、瑞信發研報指,比亞迪(002594,股吧)11月銷量創新高至98340輛(同比增長82%,按月增長9%),遠高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所料該行行業11%的同比下降幅。公司銷量增長來自于新能源汽車(NEV)業務同比增長242%,但內燃機車業務同比下降74%。研報續指,為了實現70萬輛的全年銷量目標,比亞迪只需要在12月完成5.9萬輛的銷售任務。瑞信預計公司銷量還會有較大提升空間(因其手頭有15萬份訂單),該行將2021-23年每股盈測上調3.6%-9.1%,并將比亞迪A/H股目標價分別由370元/350港元提升至380元/380港元。維持跑贏大市評級。
六、昨日滬深港:
滬深股市:周一,A股三大指數受壓下滑,截止收盤,滬指跌0.5%,深成指跌0.93%,創業板指跌2.09%。北向資金全天小幅凈買入4億元,為連續第4日凈買入。
盤面上,NFT概念、EDR概念、ST概念、草甘膦等板塊漲幅前列;培育鉆石、注冊制次新股、鈉電池、電子煙等板塊跌幅居前。
港股:周一,恒指跌1.76%報23349點,國企指數跌2.14%報8274點,恒生科技指數跌3.34%報5727點。北向資金凈流入42.14億元,滬股通凈流入38.19億元,深股通凈流入3.95億元。
港股通資金流:南向資金今日凈流入46.76億元,港股通(滬)凈流入20.68億元,港股通(深)凈流入26.08億元。
港股通標的市場資金流向:騰訊控股(00700),香港交易所(00388),華潤電力(00836)的市場資金凈流入金額位列市場前三,分別凈流入8.38億元,4.21億元,2.76億元。
六、新股IPO:
1、商湯-W(00020)今起招股,擬發行15億股B類股份,其中90%為國際發售,10%為公開發售,另有最多15%超額配股權。每股發行價介于3.85至3.99港元。每手1000股,入場費4030.21港元。預期12月17日上市。中金公司、海通國際及匯豐銀行為聯席保薦人。
2、微博(09898)公布招股結果,發行1100萬股,當中包括550萬股舊股。每股定價272.8元,每手20股,一手中簽率47.24%,認購3手可穩獲一手。股份預期將于12月8日掛牌上市。
3、據港交所文件:RNA療法生物制藥公司Sirnaomics Ltd.-B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
八、隔夜外盤:
美國股市:周一,截至收盤,道指漲646.95點或1.87%,報35227.03點;納指漲139.68點或0.93%,報15225.15點;標普500指數漲53.24點或1.17%,報4591.67點。
歐洲股市:截至收盤,法國CAC40指數漲1.48%,德國DAX30指數漲1.39%,英國富時100指數漲1.54%。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