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招商引智大會以成都高新區為主會場,全球分設118個分會場,開啟了一場橫跨11個國家和地區、時差達7個小時的對話。
成都高新區在大會上宣布,未來5年通過政府投入資金并撬動社會資本,推出總計3000億元,支持全球各類市場主體、創業人才落戶發展,共同在若干細分領域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高峰。
拿出如此誠意、發出如此聲量,成都高新區正在描摹“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的新藍圖。
定下這樣的目標,需要充足的底氣。成都高新區的底氣就在于面對外部諸多的不確定性,其經濟依舊保持了活力與韌勁。今年前三季度,成都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甚至跑出了同比增長11.1%的加速度,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經濟三大主導產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人們不禁想探尋,這里何以韌力維堅?
16個小時采樣16萬人 服務企業穩產滿產
城市既是一個集體,也是無數個個體,經濟想要韌性,就得讓企業堅強,讓他們生存下去。
過去兩周,成都又遭遇了一輪本土疫情爆發。11月4日深夜,成都高新區緊急啟動高新西區大規模核酸檢測工作。這個區域,聚集了京東方、富士康、華為等150余家電子信息規上工業企業,在全球電子信息產業版圖占據重要一極。
這些企業的訂單排得滿,一旦停工,上下游產業鏈均會受到影響。但是,當地區防疫需求集中爆發的時候,對員工成千上萬的制造企業開展核酸檢測,同樣艱巨。
“一天之內,能檢測完嗎?”“產線不能停,早上8點我們白班的員工就來上班了,來得及么?”企業主們難免生出疑問。
疫情伊始,成都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局就組建了企業服務專班。決定啟動大規模核酸檢測之后,專班的專員們立即與區衛健部門、屬地街道、轄區企業四方聯動,花了一個通宵,完成近百個檢測臺的搭建。
5日早上7點過,在白班員工上班的早高峰來臨前,核酸檢測工作就全面啟動。當晚11點40分,高新西區企業全部檢測完畢,累計采樣164685人,結果均為陰性。
“我們企業人多,電子信息產業局熬夜加班為我們設置核酸采樣集中點,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了愿檢盡檢。”富士康成都工廠相關負責人說,“我們的生產絲毫沒有受到影響,預計11月當月產值達140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
和疫情的交鋒一次次升級,成都高新區在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穩產滿產方面也愈發地專業。2020年以來,從幫助企業解決防疫物資難題,到引導務工人員返工進廠,再到推進“全程網辦”避免人員流動接觸,以及搭建平臺幫助企業拿下訂單擴產增產。成都高新區拿出了一系列阻擊疫情和幫助企業實現穩產滿產的舉措,細致入微又抓準了“痛點”。
有了如此服務,企業吃下安心生產的“定心丸”。今年前三季度,成都高新區的電子信息產業延續高位運行,規上電子信息制造業總產值增長26.4%。
若說整體數據更多在反映頭部企業的帶動效應,那細碎的小成績則能一窺電子信息中小企業的后備實力:工信部近日發布“制造業單項冠軍”名單,成都高新區2家高新技術企業榜上有名;2021年,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20家,新增上市及過會企業14家……這片237.2平方公里的土地,活力如初、韌性強勁。
生物醫藥“硬核”防疫 疫情激發產業潛力
活下去是第一步,活得好又是另一種境界。疫情暴露了短板和不足,但也暗示著新的方向和著力點。
11月8日凌晨1點,成都市碧盛創智超凈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濤收到一條微信,成都高新區生物產業發展局的工作人員告訴他:因為有部分(次)密接者為兒童,需要一批兒童尺寸的隔離防護服。接下需求后,金濤立即組織工人開模打版,這家生產防靜電無塵服鞋的廠商,當天下午就交付了訂單。
疫情之后,成都潤興公司生產的消毒液、消毒粉出口量不斷增加,不容忽視的細節是,出口產品外包裝上印上了更多國家的文字。
當“成都造”的防疫產品、物資不斷奔赴全國乃至全球抗疫前線,“一扇窗”便打開了。危與機總是并存的,而成都高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正是那個“有準備之人”。
一開始,人們以為邁克生物(300463,股吧)研發出西南地區首個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是個例,后來四川三葉草生物制藥有限公司也宣布,旗下研制的新冠候選疫苗SCB- 2019(CpG1-18/鋁佐劑)已經完成全球臨床III期,而且臨床試驗數據顯示,這款疫苗對新冠肺炎(COVID-19)保護效力為100%,對德爾塔變異株保護效力達79%,入列全球疫苗研發進展最快的梯隊。
一而再再而三的生物醫藥技術突破,人們這才注意到這里藏著一座創新藥研發的“冰山”——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累計處于臨床階段在研I類新藥有48個,僅2021年,成都高新區就有兩個I類新藥獲批上市、13個III類醫療器械注冊。不僅如此,這里聚集了賽諾菲、美敦力、阿斯利康、賽默飛、波士頓科學等醫藥企業3000余家,吸引7個諾獎團隊和100余個國家級團隊,醫藥上市及過會企業10家。
今年10月,《2021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發布,成都高新區的綜合競爭力排名第四,與蘇州工業園區、北京中關村(000931,股吧)、上海張江并列第一方陣。
新秀崛起絕非一日之功,自2017年起成都高新區的生物醫藥產業就連續四年跑出近20%的增長速度。此番疫情,具備研發及生產基礎的生物醫藥企業按下了科研攻關和物資生產的“快進鍵”,一大批企業、新藥強勢崛起,為疫情防控一線貢獻出“硬核”的高新科技力量。今年前三季度,成都高新區規上生物制造業總產值增長14.2%,38家規上營利性服務業企業營收同比增長超15%。
若是想問生物醫藥產業為何發展如此快速?答案是,構建成果轉化創新策源能力,為生物醫藥企業提供全鏈條全周期的產業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的產業創新微生態。
審時而行的企業疊加高效精準的政策,再加上疫情這個“催化劑”,推高了成都高新區在全國醫藥版圖中的顯示度。
“無人”科技嶄露頭角 為新技術創造新場景
今年前三季度,成都高新區還有一組經濟數據逆勢而上,那便是其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細分行業營收均保持18%以上的增長。新經濟成為這一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強力推動者。
過去兩個月,家住成都高新區的李先生經常能見到一個藍白相間的小車在小區周邊穿梭,車上沒有駕駛員,遇見行人就停下,看見綠燈就往前走,知道轉彎,也能避讓路邊臨停的車輛。
李先生看到的是白犀牛智達科技有限公司的新產品——白犀牛無人配送車,用來開展生鮮、商超和零售無人配送服務。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這個來自成都高新區的無人配送車,還為武漢方艙醫院提供了無接觸物資配送的解決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11月15日,白犀牛無人配送車在路上正式運營,障礙物繞行、人群避讓,達到厘米級定位精度。
除了無人配送車,還有無人機。11月8日,成都高新區一封控區上空無人機飛行的聲音呼呼作響。據攜恩科技政務飛行隊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正在執行無人機疫情巡查工作,采集的畫面實時傳回成都高新區疫情防控指揮中心,結合數字孿生社會治理平臺為疫情防控提供決策輔助。
從無人物流到無人機參與疫情防控,一大批新經濟企業利用自身技術優勢,抓住了科技防疫的戰場,產品推陳出新,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各顯神通”。
這些高科技的戰疫武器,還出現在成都高新區先后發布的三批疫情防控應用場景城市機會清單里,包括區內324家高科技企業的547種產品和服務,它們共同集結成一支科技抗疫生力軍。成都高新區新經濟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防控背景下,我們希望新經濟企業的高新科技產品能夠助力疫情抗擊,同時也希望能夠為新經濟企業拓展更多的新技術應用場景。
數據顯示,成都高新區已經成為中西部人才密度最高、人才吸引力最強、人才活力最優的地區,也是全國雙創氛圍最濃、雙創生態最優的地區之一。當區域創新創業創造活力被激發,成都高新區的新經濟產業也走出了蓬勃的態勢,支撐著這座城市自我“造血”復蘇經濟的韌性和活力。 文/李金陽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