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黃一帆 綠色、低碳是本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關鍵詞。本屆進博會上,不少參展商宣布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標愿景,并將通過行動積極支持進博會碳中和倡議。
11月9日,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上海箱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箱箱共用)創始人兼CEO廖清新表示,企業從工業化邁向低碳化,不可避免的挑戰就是數字化治理能力。企業只有真正具備了數字化能力,才能對內實現管理效率優化,對外可以通過數字化碳核算、碳盤查。
“碳中和目標,加速了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工業綠色化轉型的進程,包裝行業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包裝行業正在面臨重構,分工會越來越細分、明確。”廖清新告訴記者,零碳循環模式將為客戶實現降本增效,隨著中國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在中國的快速普及和高速發展,中國企業已具備制定世界零碳循環技術標準條件。
據了解,該公司已與國際PAS 2060碳中和標準開發者BSI(英國標準協會)簽署了戰略合作伙伴協議,雙方在溫室氣體核查、產品碳足跡、碳中和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另一方面,據廖清新透露,公司投入大量精力開發CCER(自主減排)方法學以建立包裝循環服務行業的碳核算標準,目前公司正準備申報工作。
廖清新表示,上述申報在完成備案后,箱箱共用將完成建立減碳、核算的實時數據化平臺,這相當于給全行業設置了新的標準與技術壁壘。
包裝產業面臨重構
根據中國包裝聯合會數據,2020年中國包裝行業規模以上企業營業收入達1.01萬億元。如果按照平均碳強度計算,包裝行業帶來的總排放量約為1億噸,物流包裝產業規模和減碳空間都非常巨大。
一家華東地區紙包裝上市企業人士告訴記者,此前,國內包裝行業呈現出規模較大、集中度較低、國內銷售為主的特點。因此,包裝行業數字化程度較低,處于市場較為邊緣位置。
廖清新告訴記者,在前期,包裝行業確實由價格主導。“包裝制造屬于輕工業,在過去,整個產業太看重包裝本身,傳統模式和技術解決不了當前的問題,不具備推動包裝循環和共用的能力。包裝行業過去的維度很單一,就是把包裝賣給客戶,打價格戰。”
“我們努力讓包裝具備了‘包裝+數據+服務’的三個維度能力。包裝的流通需要靠系統,至少有云端和地面系統。云端是循環效率管理的系統,地面系統要有運營網絡、運營人員。這些如果沒有,你的流通效率就很低,盈利能力很弱。”廖清新表示。
但上述全鏈條的打通并不容易,對于包裝行業的新進入者有很高的門檻。廖清新告訴記者,首先是時間成本。此外是人才、資金。“我們降低成本的前提是介入制造,直接從事制造和設計,如果這部分依靠別人,本身的成本就會上升30%。”
2014年,自引入新加坡淡馬錫旗下創投基金完成天使輪融資后,箱箱共用先后獲得多輪數億元融資。該公司先后在湖州、嘉興、臺州,累計籌建了近4萬平方米、年產能超過100萬套的現代化工廠。
“在新的高度沒有人和我們打價格戰,比的是誰更可靠。”廖清新告訴記者,其循環包裝選擇的服務環節是原料到企業端,而非成品進入用戶環節。“原料端一方面對成本很敏感,另一方面環保壓力特別大。從成品進入用戶環節的循環端能給他們提供物流服務的企業很多,但從原料到企業能提供專業包裝的企業不多。”由于箱箱共用服務于B端,因此比的不是價格而是專業度。“早期的訴求和成熟市場的訴求不一樣,成熟市場重點在于關注專業。”
廖清新表示,目前包裝產業面臨重構,過去企業的能力互相比較基本是“大而同”,但現在企業分工越來越明晰,這帶來了包裝量的區分。“大家地理位置分開、專業度分開,最后末端的品牌企業將這些東西整合在一起再做一個包裝,再做一個加工。”
在廖清新看來,零碳是趨勢也是未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全新落腳點,基于公司產業互聯網的基礎、數字化的能力,箱箱共用正在成為企業的零碳循環伙伴。
在箱箱共用過去8年的發展歷程中,他們洞察到包裝和最終用戶的關系,是服務提供者和被服務者的關系,而不是買賣的關系,是持續循環服務的關系,而不是一次性交易的關系。
基于此,箱箱共用確立了“1+2+N”的企業發展戰略:“1”是包裝循環的全網運營能力;“2”是包裝循環的在線數字化服務能力;“N”是面向各行各業的無界的循環包裝的解決方案能力,箱箱共用已經向散裝液體、生鮮冷鏈、化學品、新能源汽車、郵政快遞等八大行業提供包裝的循環與共用服務。
“循環”代替“一次性”的環保經濟賬
那么,企業采用循環包裝如何直接獲益呢?除去價格戰帶來的“降本”因素外,效率提升是最易被觀察到的。
以一束鮮花的運輸為例。想把一箱鮮花從產地云南,運到北京,遠沒有看上去那么簡單。
僅僅在登上開往北京的飛機之前,這箱鮮花就要經歷不低于7個步驟:花農進行鮮花采摘-初步裝箱-運往鮮花品牌自有冷庫-拆箱抽檢-驗收合格后裝入大箱-進入冷庫儲存-當晚通過航空貨運發往全國各地大倉。
這樣繁復的操作步驟意味著極大的損耗。為此,箱箱共用開發出了一種有200余個透氣孔、可實現單人捆扎操作的鮮花專用運輸箱。這款名為“花仙子”的包裝運輸箱,可以讓鮮花的熱量和冷氣充分流動,降低鮮花的“失水度”,并通過了廠家的冷鏈測試、陸運測試、壓力測試、震動測試等綜合測試。
以鮮花電商品牌花點時間為例,箱箱共用每年可提供上百萬次的標準箱租賃、回收、清洗服務。每個“花仙子”的標準箱在不同區域網點循環周期為14-15天,每月可實現2-3次流轉,使用壽命平均為3-5年,每個箱體共可實現近200次的循環使用。
同時,由于“花仙子”標準箱的引入,大幅降低了鮮花運輸過程中的反復拆箱-裝箱問題。據估算,僅這一步驟就可實現35%左右的成本降低。并且,通過各個操作環節的簡化,以及包裝箱的循環利用,使得總成本降低了15~25%。
而隨著碳中和和環保壓力的提升,在箱箱共用重點推動的工業品端環節變化則更為明顯。
以化工行業過去常用裝載原料的200升油桶為例,目前處置一只桶的價格要花費50元。“現在排污很難,尤其是廢水排放。按照過去的慣例是洗一下,重復裝。這樣物流成本上去了,因為回程桶是空的,而且桶洗一下沒有地方排,只能讓廢品處置收購站的公司收掉。另一個層面來講,過去桶可以當廢鐵賣,現在不能賣了,因為桶是固廢,固廢買賣要處置費。” 環境和時代的變遷,對包裝的形態產生新的要求,箱箱共用將原本圓形的桶改善成方形桶,并實現了結構上的可折疊。
廖清新告訴記者,大型企業的包裝循環降本增效具有很大潛力,以箱箱共用合作客戶萬華化學(600309,股吧)為例,通過“包裝+服務+數據”一體化智能IBC循環方案,降低了萬華化學30%以上的TCO (Total Cost of Ownership,指總擁有成本,包括產品采購到后期使用、維護的成本),同時協助萬華化學構建低碳綠色供應鏈。“CCER(自主減排)出來之后,我們會和戰略合作伙伴疊加,可能節省35%的成本。體量大了,5%會很厲害。”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