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企業、投資者和政策制定者對港口堵塞、運費成本和芯片短缺感到擔憂,但一些指標開始顯示,全球供應鏈的壓力可能正在減弱。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根據美國銀行的統計,供應鏈問題主導了最近的公司財報季,公司高管們提到供應鏈問題的次數比去年增加了412%。
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市場會更全面地了解到,這一困境是預示著世界經濟將出現惡性滯脹,還是僅僅是復蘇之路上的一段坎坷。供應鏈問題的進展還將決定通脹預期、貨幣政策和企業收益。
港口擁堵正在緩解
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altic Exchange Dry index)追蹤的貨運成本在過去一個月下跌約三分之一,此前在10月7日觸及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此外,船舶經紀商Alibra Shipping的數據顯示,最大的干貨船好望角型船在大西洋(600558,股吧)和太平洋(601099,股吧)航線上的6個月合約,每日價格分別為5.4萬美元和5.25萬美元。按12個月后的合同,太平洋航線的價格跌至3.6萬美元,兩年后的合同價格進一步跌至2.6萬美元。
Alibra的研究主管Rebecca Galanopoulos稱:“這可能意味著市場預計明年港口擁堵不會成為一個大問題。”
加拿大皇家銀行分析師Michael Tran表示,中國多數港口的擁堵狀況已有所緩解,但洛杉磯/長灘集裝箱港仍有222萬TEU (20英尺標準箱)的積壓。加拿大皇家銀行統計的周轉時間指標為7.5天,而疫情前為3.5天,Tran預計要到2022年5月才能恢復正常。
庫存將逐步改善
采購經理們表示,全球制造商的交貨時間正在惡化,上月全球交貨時間指數降至34.8。低于50的數據都表明,交付所需的時間更長,而10月份的數據是有記錄以來最差的月份。
杰富瑞分析師們預計,在需求轉向服務業之前,2021年底供應短缺將加劇。不過,他們表示,隨著季節性需求大幅下降和庫存重建,這應該能確保供應鏈瓶頸在2022年第一季度開始消除。
歐元區采購經理人訂單與庫存的比率一直在下降,一些制造商已經做好了從供應短缺轉變為供應過剩的準備。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首席分析師Paul Donovan表示,"目前耐用品需求水平高得不可持續。"他預計消費者將從購買商品轉向購買更多服務。
芯片增產
半導體的前景較為黯淡。據IHS Markit估計,芯片短缺將導致今年全球輕型汽車產量減少500萬輛,而一些汽車制造商警告稱,這種限制可能會在2022年持續大部分時間。不過,豐田汽車高管Kazunari Kumakura表示,最糟糕的時期已經過去了。
Capital Group表示,在疫情爆發時,因為游戲和云計算行業的芯片需求不斷上升,大量吞噬了可用的半導體,取消訂單的汽車制造商隨后陷入困境。Capital Group在8月份寫道:“由于汽車芯片生產需要大約4個月的時間,這種情況可能會在今年年底前自我糾正。”
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表示,雖然馬來西亞芯片供應商預計市場將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才能更廣泛地恢復正常,但半導體行業也在提高產量,第三季度銷售額將升至1450億美元。
疫情的影響
在制造芯片的主要地區,特別是馬來西亞和中國臺灣等地區,新冠疫苗接種率正在緩慢上升,從而降低了生產中斷的可能性。瑞銀估計,到2022年1月,越南、馬來西亞和中國臺灣的疫苗接種率將達到80%。
法國外貿銀行投資組合策略師Jack Janasiewicz對供應鏈持樂觀態度,只要新冠病毒得到控制。“如果我們不能控制住新冠病毒,我們就會一次又一次地遇到同樣的(供應鏈)問題。他們會一波接一波地涌來。”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