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北京,記者 張曉翀)訊,周日國家統計局和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10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2%,較上月下降0.4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下降,且連續2個月運行在50%以下,制造業增速放緩。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財聯社表示,10月PMI指數顯示,當前經濟擴張動能邊際走弱,三季度以來的經濟下行勢頭在延續,同時,工業品價格也在繼續上行,宏觀經濟中的“類滯漲”特征進一步凸顯。
國泰君安宏觀首席分析師董琦對財聯社表示,10月供需雙弱,生產和新訂單分項均為09年以來同期最低值,但供給收縮更快,導致上游原材料購進指數為09年以來同期最高值,“類滯漲”格局進一步加劇。往后看,類滯脹格局制約政策發力,地產風險仍未度過高峰,經濟仍處于下行前中段。
PMI指數連續2個月運行在榮枯線下,制造業增速放緩
物流信息中心文韜認為,分項指數變化顯示,月內能源價格較快上漲,影響貫穿產業鏈供應鏈,其中生產端受影響尤為明顯。從行業來看,裝備制造業、基礎原材料行業增速放緩。但經濟中仍有積極因素,市場需求有穩定基礎,消費品行業持穩運行。
文韜并指出,企業后市預期有所波動。由于當前能源價格仍高位運行,企業生產成本短期內難有明顯下降,加上月底時多地疫情再次散發,經濟恢復的不確定性有所上升,企業對后市預期也有所波動,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53.6%,較上月下降2.8個百分點,為年內最低水平。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對財聯社表示,10月制造業PM連續2個月位于榮枯線之下,且持續下探,表明我國制造業收縮壓力繼續加大。
東吳證券宏觀經濟團隊也對財聯社表示,10月制造業PMI和非制造業PMI均較9月環比下滑,并創下近10年同月最低值,意味著經濟“逆風”壓力仍存,四季度GDP破“4”的概率也在加大。
10月服務業PMI經營活動增速放緩,需求保持穩定
10月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4%,環比下降0.8個百分點。各單項指數中,新出口訂單指數、在手訂單指數、投入品價格指數和銷售價格指數有所上升,升幅在0.1-4.3個百分點之間;新訂單指數與上月持平;存貨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和業務活動預期指數有所下降,降幅在0.3-0.7個百分點之間。
物流信息中心武威指出,10月非制造業經營活動增速較上月有所放緩,但需求相對穩定。總體來看,非制造業經營活動增速有所放緩,但需求相對穩定。四季度,投資和消費需求持續發力仍具備基礎。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非制造業整體處于擴張區間,但擴張力度繼續放緩。近期,國內多地疫情反彈,對服務業的恢復形成一定干擾,在汛期、限電影響下,基建、地產投資較緩,建筑業PMI指數延續回落態勢。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