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 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ID:jjbd21)
作 者丨彭敏靜
編 輯丨李振
圖源丨視覺中國(000681,股吧)
澳門青年譚小姐最近心情大好,因為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參加了一場花藝公開課。“平時工作繁忙,琴澳兩地跑,真的會忽視了自家的花草,今天的課程特別受用,我們家就能裝扮起來了。”
這次課程由亞哈啟圓澳門青年創業孵化中心舉辦,越來越多像譚小姐一樣的澳門青年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享受到了民生融合的福利。亞哈啟圓品牌創始人、澳門創業青年鄭益偉表示,“作為首批由澳門特區政府推薦進駐橫琴的澳門企業,我們致力于搭建平臺,做好琴澳兩地文化藝術交流的橋梁和紐帶,推動琴澳兩地居民交心交融。”
未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將建成“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的新空間”,重點聚焦于吸引澳門居民就業創業、加強與澳門社會民生合作和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澳門青年看準合作區機遇
鄭益偉從澳大利亞留學歸國后,曾在澳門的幾家銀行任職。鄭益偉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不少政策鼓勵澳門青年到橫琴創業就業。他發現內地商場辦公綜合體存在同質化問題,于是針對澳門特色商業進行招商,打造AHA亞哈澳門特色商業配套和AHA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中心,成為橫琴具有網紅打卡屬性的港澳青年文化創意聚集地。
目前AHA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孵化中心已有超過60家澳資企業入駐,將為更多港澳青年提供創業場地,提供生活便利和優質服務,越來越多港澳青年在此夢想成真。
澳門街坊總會橫琴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陳偉良2019年來到橫琴,把澳門社會服務元素帶到橫琴,致力于對接琴澳兩地資源,提供精準多元的社會服務。
“雖然現在橫琴人口沒有澳門多,但是我們服務不僅面向橫琴,還面向整個大灣區8000萬人口,市場是很大的。”陳偉良說。
目前共7名澳門社工以認證和備案相結合的方式在橫琴執業,為琴澳兩地居民53979人次提供服務,舉辦活動1167場,心理輔導或康復治療的居民個案372起,處理社區維權求助104起。
同樣,“90后”澳門青年程曦早早看到了橫琴發展機遇,2017年從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后,便來到橫琴從事中醫藥相關的工作。
“如果留在北京或澳門發展,主要是到門診坐診看病,在中醫藥方面的工作比較單一。橫琴重點發展中醫藥產業,工作形式可能會比較多樣,所以想在橫琴挑戰一些不同類型的工作。”程曦說。
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是《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明確發展的四大產業方向之一。程曦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坦言,此前大部分人對于橫琴中醫藥的發展更多是處于觀望狀態。
“《總體方案》發布后,有不少學弟學妹或中醫藥相關人士都來向她咨詢合作區中醫藥的發展情況,其中有不少澳門品牌中醫藥企業想到合作區發展。”程曦說。
近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還在橫琴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舉行了首場人才招聘會,共有50家企業為求職者提供就業崗位超過350個,涵蓋了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現代金融四大類產業以及其它產業。
隨著產業發展,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去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投資,也將吸引更多人才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就業創業。
多因素影響赴灣區發展意愿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留意到,對內地環境的了解程度、工作機會等是澳門青年決定是否前往內地城市發展的因素。而往往有內地生活、學習經歷的澳門青年更愿意嘗試到橫琴乃至大灣區發展。
在北京讀大學之前,程曦的小學和初中階段是在重慶接受教育,高中階段則在澳門度過。“對于我來說,因為在內地學習、生活、工作時間比較長,所以愿意來內地嘗試。而對土生土長的澳門人而言,可能會有一些擔憂。”
一份關于澳門青年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的意向調查顯示,15至34歲愿意往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居住、投資和創業的都在三成左右。其中,愿意往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居住和創業的,多在本土出生,個人收入在12000澳門元以下,當中除了包含仍在讀的大學生,還包括剛踏入社會工作的年輕人。
許威霆(化名)2015年從復旦大學生物科學專業畢業后,回到澳門攻讀碩士學位,畢業后便留在澳門高校從事行政工作。
許威霆向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坦言,畢業后優先選擇澳門,主要因為當時對內地很多城市始終不是很了解。目前大多數理工科背景的澳門學生對于去內地發展的態度相對保守,而在內地讀書的澳門學生更加能接受在內地城市發展。
不過,許威霆逐漸意識到澳門在相關領域的發展空間有一定局限性,接軌大灣區發展是大勢所趨。目前他正在準備專利代理師資格考試,為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準備。
“隨著兩地科技相關產業的發展,專利代理師或者一些和專利知識產權相關的工作,會令理工科背景的學生多一條就業路徑。”許威霆說。
許威霆的想法僅是其中一個縮影。澳門經濟及科技發展局10月27日公布,澳門特區共有9人成功報考本年度的專利代理師資格考試,報考人數創歷史新高。
琴澳一體化促民生融合
陳偉良直言,“好的公司可以吸引人才前來發展。而留住人才,需要考慮很多因素,民生層面融合尤其重要。比如小朋友需要上學,老人需要養老等。”
《總體方案》亦提出,推動合作區深度對接澳門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為澳門居民在合作區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營造趨同澳門的宜居宜業生活環境。
當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教育配套正在逐漸完善。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從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了解到,目前合作區共有三所公、民辦幼兒園,三所公辦小學,兩所公辦中學,兩所九年一貫制民辦學校,一所民辦培訓機構。
近日,首都師范大學橫琴子期實驗幼兒園也迎來新園區開學。目前已有港澳籍幼兒12人、外籍幼兒2人在首都師范大學橫琴子期實驗幼兒園就讀。
澳門籍家長陳女士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目前她的3個子女都在橫琴讀書。盡管在澳門讀書有一定的掌握英文的優勢,但現在內地教育非常注重運動、藝術等多方面,教學環境也比較好。
在她看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子女在內地讀書、成長,能夠提早適應整個內地環境,將來他們的發展空間會更大,選擇性也更多。
如今,陳女士一家也從澳門搬到橫琴居住,她認為在橫琴生活比澳門更舒適。陳女士舉例,“在澳門的時候找泊車位很難,而且泊車位一個月要三千元,所以我們在澳門的時候沒有買車。回到內地后,我們馬上買車,而泊車位只需要三萬元,生活質量明顯提升。”
陳女士在澳門主要從事酒店餐飲行業,每天從橫琴回去澳門上班。考慮到新冠肺炎疫情、臺風等不可抗力因素,目前她也在考慮到橫琴尋找工作機會。
“路上澳門單牌車數量也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很明顯的轉變。”陳偉良深感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如今很多配套設施慢慢落成,越來越多澳門的居民來到橫琴創業、生活。”
在橫琴工作了四年的程曦也同樣見證了橫琴一系列變化,她同樣感嘆琴澳兩地逐漸一體化,“剛來橫琴都是荒地,現在很多住宅區和生活配套發展起來了,通勤也更加便利。”
陳偉良每天9點上班,他只需要8點30分出門,開澳門單牌車從氹仔的家到公司打卡。而與陳偉良橫琴、澳門兩地往返通勤不同,程曦已經居住在橫琴。
程曦笑著說:“之前主要乘坐‘跨境通(002640,股吧)勤專線’大巴從澳門到橫琴上班,可能要預留1個小時。現在居住在橫琴,上班快的話只要五分鐘,還可以多睡一下懶覺。”
盡管目前已經在橫琴上班、生活,程曦周末還是會回到澳門陪伴家人,偶爾下班后還會回到澳門和家人吃飯,晚上再回到橫琴居住。
在橫琴,這些澳門青年并沒有感覺到孤單。這些年,他們早在這里也有了自己的社交圈、朋友圈。“在橫琴生活,與澳門沒什么不同。”程曦的這句感嘆,更是琴澳民生融合的一個直接體現。
如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在教育、醫療、通勤、通訊等民生配套都做了詳細安排,深層次、多方面促進琴澳一體化發展。程曦相信,未來,將有更多像她一樣的澳門青年會到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生活、工作,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和“價值感”。
本期編輯 黎雨桐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21世紀經濟報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