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開局之年,新起點上開啟新征程,責任央企被賦予更高使命,被要求有更高站位,再次肩負起城市共生共建,賦予城市文明,締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歷史重任。
在業內,招商蛇口(001979,股吧)有“產城鼻祖”的美譽。那么,產城鼻祖與城市共生共建的深層邏輯是什么?招商蛇口何以在110個城市和地區助力承載美好生活?
近期,由招商蛇口聯合中指研究院撰寫的《招商蛇口綜合運營白皮書》將重磅發布,白皮書從契合國家戰略的多元布局,開創并向行業持續輸出以綜合發展為內涵的“蛇口模式”,以及賦能未來與城市共成長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契合國家戰略,統籌運營強健核心
招商蛇口創立于1979年,是招商局集團旗下城市綜合開發運營板塊的旗艦企業,是集團內唯一的地產資產整合平臺及重要的業務協同平臺。2015年12月30日,招商蛇口以發行股份換股吸收合并的方式合并招商地產,并在深交所正式上市。
作為招商蛇口母公司,招商局已經成為一家業務多元的綜合企業,并成為擁有兩個世界500強公司的企業。
傳承招商血脈,招商蛇口持續與中國經濟脈絡相生相惜,賡續輝煌。招商蛇口通過開創性地建設運營我國第一個對外開放的工業園區——蛇口工業區,積累了豐富的城市、片區、園區開發與運營經驗,同時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實現深港澳深度合作,城市經濟發展提供了源動力。
經過40余年發展,招商蛇口在“深耕蛇口,布局全國,進軍世界”的歷程中,基于深圳蛇口片區的建設開發運營的成功經驗,不斷地摸索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并打造出了眾多成功的項目,同時在綜合運營領域培育了核心能力。
立足于當下,招商蛇口已圍繞多元業務輸出涵蓋住宅、園區、商業、寫字樓、酒店等在內的25條標桿型產品線;在五類業務基礎上,積極打造產業園區、集中商業、郵輪、招商積余四大核心IP,形成結構優化的業態組合,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產品與服務。
招商蛇口的綜合運營模式作為獨特的發展經營模式,為城市發展與產業升級提供綜合性的解決方案,與國家未來戰略性發展方向不謀而合,助力城市經濟的長遠發展。
從成都天府新區金融總部基地、蘇州金融小鎮、常熟琴湖小鎮等主題園區到深圳會展灣、蛇口郵輪母港等特色產業帶,再到海南自貿港、招商漳州等生態型片區,招商蛇口持續賦予產業繁盛生長的能量,為城市經濟多元化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活力。
賦能未來,與城市共成長
從改革開放初期走來,招商蛇口一直秉持初心,賦能城市生長,“把蛇口建設成為最適合人類生活的地方”是其最初的使命。隨著中國不斷發展,招商蛇口順應時代發展,持續傳承和弘揚“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努力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承載者”,勇立潮頭。
“十四五”規劃綱要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強化基礎設施支撐引領作用。規劃既從國家的層面對產業的集群式發展、產城融合、產業園、產業小鎮等給予了政策的鼓勵,亦對產業地產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招商蛇口以“中國領先的城市和園區綜合開發運營服務商”為戰略定位,聚合了原招商地產和蛇口工業區兩大平臺的獨特優勢,聚焦園區開發與運營、社區開發與運營、郵輪產業建設與運營三大業務板塊,參與中國以及“一帶一路”重要節點的城市化建設。
在產業領域,招商蛇口始終聚焦城市、區域經濟的發展,通過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帶動區域乃至城市的經濟發展,“意庫”系列文創園區、“網谷”系列科創園區在全國展現蓬勃生機;在商業領域,招商蛇口堅持模式創新,通過打造差異化商業項目,滿足不同人群的消費需求,提升區域經濟活力,“花園”系和海上世界商業綜合體升級居民消費娛樂新體驗;在城市更新領域,招商蛇口作為較早布局該領域企業,不僅通過項目改造提升城市、區域面貌,而且持續注入產業資源,以產業升級煥活城市動能。
招商蛇口始終堅持與城市共生長,在項目落地后,長期的運營能力成為招商蛇口有口皆碑的項目打造優勢。一方面,招商蛇口憑借責任央企的背景優勢,具備低成本融資渠道,有效控制項目資金成本和融資風險,在應對大體量、長周期的資金投資,保證項目能夠持續進行。
另一方面,招商蛇口始終以城市經濟發展為出發點,加速新興產業導入、加強優質產業篩選,特別是在產業領域,對于產業培育、孵化有著豐富的經驗和獨特邏輯,多年來,通過與企業共成長,見證了無數企業由“中小微”的初創型企業走向獨角獸乃至上市,通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保持城市的持久活力。
招商蛇口精準把握時代發展脈絡,洞察城市發展需求,落實政府發展規劃,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截至目前,招商蛇口業務已覆蓋全球110個城市和地區,開發精品項目超620個,服務千萬客戶。
同時,招商蛇口積極踐行央企責任,布局大健康領域,打造特色養老產業品牌“觀頤之家”,并通過升級社區硬件及服務,打造智慧社區,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招商蛇口表示,將以綜合發展為總綱,以“五類業務、四大IP”搭建主輔分級、輕重分離的綜合發展模式,將憑借前瞻性規劃能力、較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可持續的建設運營能力和“敢為天下先”的創新能力,持續賦能城市未來發展。 文/王大花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