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頭條 >
    2021年三季度經濟學人問卷調查:抑通脹、促消費 穩預期成關鍵一役
    2021-10-17 23:15:56   來源:經濟觀察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 實習記者 黃楚軒 丁明悅 穩預期,這是當前宏觀經濟的關鍵一役。穩住物價預期、消費預期以及投資預期,宏觀經濟政策正在圍繞于此進行及時調整。通脹已經成為影響資本市場的重要變量,PPI上漲已經傳導至向CPI,供需之外的金融屬性讓這一輪大宗商品瘋狂上漲。收入和消費疲弱,仍然是疫情之后全球經濟復蘇無法繞過的問題。

    本次問卷調查顯示:54%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流動性正合適,大宗商品的投資收益最高,占比47%;62%認為美元在2022年會有所回升。此外,資金會集中于高端制造,占比高達50%。與此同時,62%的經濟學家認為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保持現有力度,92%認為房地產企業的債務問題會進一步惡化,會有一批企業進行兼并重組。

    2022年,中國經濟還將面臨哪些不確定性?本次調查顯示,包括金融和外資在內的外部影響(占比31%)、債務風險(30%)、房價過快下跌(17%)成為經濟學家最擔憂的三個風險。

    經濟學人調查由《經濟觀察報》發起,每季度進行一次。受訪者包括投行、研究機構和政府部門的權威經濟學家。本期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67份。

    價格分化中的通脹之憂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做出了這樣的預測:通脹在未來幾個月可能繼續保持較高水平,到2022年中將回落至疫情前水平,但通脹加速上升的風險仍然存在。

    是什么導致了價格快上漲?即便2021年前三季度的CPI同比仍低于年初設定的3%的通脹目標,但PPI的一路快速上漲正在加速改變通脹預期。

    “核心CPI已經從低點反彈,雖然幅度與 PPI 的升幅不相匹配, 但從性質上,PPI 的確部分傳導到了CPI。”國元證券(000728,股吧)宏觀組負責人楊為敩表示,CPI后續的壓力會逐步增大,一方面來源于PPI對CPI的傳導作用,另一方面后續更大的壓力來自于逐步扭轉的豬周期,生豬去欄后的影響正在顯現。

    2021年以來,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全球通脹預期不斷上升,從生產到投資都需要面對從低通脹到通脹上升所帶來的全新問題。莫尼塔首席經濟學家邊泉水認為,過去十多年貨幣超發的影響已經從通脹轉向金融資產膨脹,當前通脹上升將進一步加劇金融不穩定,通脹已經成為影響資本市場的最重要變量。

    邊泉水表示,通貨膨脹一直是貨幣現象:首先,貨幣流通速度大幅下降;二是貨幣轉而流入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三是工資與價格的螺旋上漲模式被打斷,從而使貨幣超發向實體經濟的傳導路徑受到了阻礙。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獨立經濟學家譚雅玲則表示,原材料上漲存在基礎,但暴漲凸顯市場投機過度。從國際市場來看,有色、化工板塊持續高漲,除傳統淡旺季供需關系影響外,全球大宗資源的緊缺以及美元計價貨幣的支撐顯得格外重要,無論從供需結構、長期愿景、金融對標等多個層面,大宗原材料上漲存在基礎。不過,當前市場價格單日動則上千元的跨度已經超出了基本面供求關系影響,其中有貿易商控價炒作的原因,也有交易參與者的過度投機因素。

    通脹的格局分化還有一個尤為需要重視的問題就是PPI上下游間差異明顯,生產資料大幅上升,生活資料漲幅較小。

    本次調查顯示:56%的經濟學家認為2021年CPI同比增速1.1%~1.5%,影響CPI價格的最主要因素是豬肉價格,占比80%;46%認為2021年PPI同比增速6%~7%。

    疫情之后全球經濟還沒有真正實現復蘇,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仍然很多,如果通脹持續而收入沒有同步增長,則意味著經濟不確定性之下的高通脹時間會持續更久。IMF的數據跟蹤發現,疫情期間,全球食品價格上漲了約40%,這對低收入國家造成了尤為嚴峻的挑戰。

    本次調查顯示,39%的經濟學家認為三季度GDP增速在5%~4.5%這一區間,31%認為是4.5%~5%,各有15%認為5.1%~5.5%、5.6%~6%;62%的經濟學家認為2021年GDP增速8%~9%,38%認為7%~8%。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經濟復蘇出現起伏是一種常態現象,這種常態現象不僅與疫情反復有關聯,而且與政策的定位有密切關聯,當下更需要關注的是預期。

    松緊之間的預期調節

    9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增強有效性,做好預調微調和跨周期調節,同時要更多用市場化辦法穩定大宗商品價格,保障冬季電力、天然氣等供給。

    貨幣政策對于穩定經濟預期的作用不言而喻,在保持政策連續性的同時,也更具靈活性。國盛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熊園認為,降準預期降溫、碳減排支持工具的結構性寬松升溫、房地產開發貸松動升溫,這是當前貨幣政策關注的三個重要問題。

    本次調查顯示,62%的經濟學家認為2021年新增貸款20萬億元,42%認為M2增速8.5%~8.7%,33%認為2021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低于6.4%;與此同時,62%認為房地產調控政策會維持現狀。

    “房地產開發貸款增速出現較大幅度下滑,這種短期過激反應是正常的市場現象。”熊園進一步分析,部分金融機構對于30家試點房企“三線四檔”融資管理規則也存在一些誤解,將要求“紅檔”企業有息負債余額不得新增,誤解為銀行不得新發放開發貸款,企業銷售回款償還貸款后,原本應該合理支持的新開工項目得不到貸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企業資金鏈緊繃。

    本次調查顯示:62%的經濟學家認為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政策保持現有力度,92%認為房地產企業的債務問題會進一步惡化,會有一批企業進行兼并重組。值得注意的是,對于頭部房地產企業的債務問題是否會引起房地產市場波動,經濟學家存在分歧,認為會受到影響和不受影響的各占31%,還有38%認為目前還不能做出明確判斷,需要進一步觀察。

    招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丁安華表示,不斷收緊的調控措施使得住宅市場景氣出現拐點,這對市場參與者——居民家庭、地方政府和開發企業的行為產生了深遠影響:從市場運行看,居民購房行為決定商品房需求,地方政府的行為決定土地供應,房企的開發行為決定土地需求和商品房供給,調控政策則構成房地產市場嚴厲的外部約束。

    丁安華通過跟蹤數據發現,疫情之前,地方一般財政收入增長就已開始放緩,主要是因減稅降費的緣故;疫情爆發,地方財政收入端大幅下滑,支出端“抗疫”相關開支上升,導致財政吃緊;地方政府通過土地出讓補充公共財政的動機顯著上升,2020年土地出讓收入占地方綜合財力(一般預算收入+土地出讓收入)的比重上升了4個百分點。

    不僅如此,地方政府的供地行為發生了明顯變化。高線城市加快推出核心地段住宅用地,供地結構向核心區域集中,目的是激發更多房企參與拍賣拿地,獲得更多賣地收入。這種策略的結果就是2020年全國土地成交按面積計負增長1.1%,按價款計卻大幅增長17.4%,土地溢價率上升;低線城市自棚改退出后,土地成交增速明顯下滑,房企拿地向一線集中。

    銀河證券宏觀分析師許冬石表示,2021年年初信貸高峰過后,新增信貸和新增社融增速持續下滑,2021年三季度央行貨幣政策報告顯示央行貨幣政策已經處于正常水平,央行對貨幣的整體口徑仍然是謹慎的。

    穩就業需要保障企業融資

    疫情之后全球金融格局發生了哪些變化?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明認為有兩個顯著變化,一是負利率進一步加深,二是發達國家政府債務目前達到了歷史性高位,全球主要國家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在2020年都向上增長了 10-20個百分點。

    對于負利率所帶來的影響,張明進一步解釋,發達國家政府債券的負利率格局,將會導致全球長期機構投資者的一些傳統投資策略陷入虧損,在虧損壓力下,投資者不得不把部分資產去投更高風險的金融產品,這在未來可能會導致新的風險。

    中國的貨幣政策除了要充分考慮國內經濟運行和產業調控的影響,也要兼顧國際貨幣的變動。811匯改完成后,雖然人民幣匯率是盯住一籃子貨幣,但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元指數是影響匯率高低的關鍵因素。

    本次調查顯示,54%的經濟學家認為當前流動性正合適,大宗商品的投資收益最高,占比47%;62%認為美元在2022年會有所回升。此外,資金會集中于高端制造,占比高達50%。

    丁安華認為,高端制造業投資火爆背后的邏輯非常清晰,制造業就是要以科技創新是核心,一方面,在復雜的外部挑戰下,中國必須通過自主創新,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另一方面,科技創新要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機遇,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進高端制造業除了要給企業減稅降費,還應該持續推動開放穩定的外貿環境。”京東數科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表示。

    高端制造業投資熱潮之下,也應該避免以往頻繁出現的無效投資和爛尾工程。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表示,要保持制造業投資的可持續性需要做出三個方向的努力:第一,繼續加大對民企的支持,包括融資和減稅方面;第二,進一步加大對先進制造業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第三,繼續創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中國銀行研究院資深經濟學家周景彤也表示,提升高端制造業需要加大金融支持、加大財政支持、做好項目篩選。

    2022年,中國經濟還將面臨哪些不確定性?本次調查顯示,包括金融和外資在內的外部影響(占比31%)、債務風險(30%)、房價過快下跌(17%)成為經濟學家最擔憂的三個風險。

    丁安華認為,穩定經濟需要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近幾個月的消費出現回落,消費如何保持穩定的增長的關鍵一環,其壓力也在逐漸加大,提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來增加收入進而促進消費,還需要在諸多方面多管齊下。

    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表示,消費與宏觀經濟走勢是十分契合的,消費下滑一方面有部分地區疫情反復的影響,還有一個原因是疫情對中低收入者的影響更大,主要是中小企業受沖擊后消費者就會對消費更加謹慎,而從消費結構來看汽車和家電家具消費增長放緩。

    “不過,消費領域的熱點也在增多,周報旅游、宅經濟的模式已經逐步形成,國內消費市場的恢復預期不斷改善。”付一夫說。

    本次調查顯示:54%的經濟學家認為2022年的就業壓力會進一步加大,扶持中小企業應該保證融資渠道多樣化(占比45%)真正可持續、能落地。

    2021年三季度經濟學家庫

    關鍵詞: 2021年 關鍵 預期 消費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久久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暴爽av人人爽日日碰|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hs|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去台湾| 区久久AAA片69亚洲| 亚洲欧洲日本精品|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首页|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麻豆| 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亚洲成av人片在www鸭子| 亚洲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av制服另类专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下载|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亚洲黄色片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影视|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SM|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入口 | 亚洲精品123区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不卡在线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电影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亚洲美女又黄又爽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久久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 亚洲欧美乱色情图片| 性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 亚洲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日本亚洲高清乱码中文在线观看| 日本亚洲高清乱码中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无码专区亚洲av| 亚洲精品麻豆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