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國工業經濟實現良好開局。4月20日,國新辦就2023年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舉行發布會,工信部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趙志國在會上介紹,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增速高于2022年四季度0.3個百分點,總體企穩回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對工業經濟下一階段的發展規劃中,先進制造業成為將持續增強發展的動能之一。趙志國介紹,加快5G、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智能網聯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發展,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打造新的增長點。
亮眼數據
2023年一季度,我國工業經濟保持平穩運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汽車3月產銷同比分別增長15.3%和9.7%,新能源汽車3月產銷同比分別增長44.8%和34.8%。
制造業的數據成為一季度工業經濟的一個亮點。一季度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7%,高于全國固定資產投資1.9個百分點,在連續兩年同期高基數的基礎上保持較快增速。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5.2%。
從地區分布來看,工業大省挑大梁作用明顯。趙志國指出,河北、山東、江蘇等工業大省工業增速顯著高于全國水平,3月以來,廣東、浙江等省工業經濟回升勢頭向好。
“一季度工業經濟的企穩回升,主要得益于防疫政策優化之后,我國的復工復產順利進行。”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尤其是工業企業近年來在向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方向所做的努力帶來的后發效應正逐步釋放。
值得一提的是,宋向清特別指出我國的工業經濟發展是“紓困”與“培優”兩手抓,這使得大中型工業企業在政策的支持下得以迅速提升,中小企業在“專精特新”的相關政策支持下動能效能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釋放,在業內形成了良好的創新、轉型氛圍。
多點開花
具體到實踐之中,先進制造業也取得了多點開花的成果。據趙志國介紹,工信部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在智能制造方面,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建成,核心產業規模突破1.2萬億元;在推進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上,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光伏等新興產業,一季度高技術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5.2%,新能源汽車、太陽能(000591)電池等新興產品產量分別增長22.5%、53.2%。
反映到企業行動之中,一季度制造業企業在采用數字技術降本增效上也表現得格外積極。蘑菇物聯技術(深圳)有限公司市場策劃段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她所在的公司主要為制造工廠的公共輔助車間提供數字化轉型升級服務,“公司去年下半年投用的、展示軟硬件產品和工業AI技術的展廳,去年下半年來參觀的企業還不算太多,今年開年來參觀的企業突然爆滿,一周至少要接待3次參觀團隊”。
“通過對公輔車間進行云端智能控制,可以減少超50%的人工工時,節省車間耗電量10%-30%,進而降低10%-30%的運維成本。”段女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利用數字技術轉型升級的價值所在。
結合當前已有的成果,宋向清認為,先進制造業下一步的發展方向一方面要向高精尖領域要效益,通過結合人工智能、數字經濟,采用新材料、新技術等來提高我國制造業在世界制造業內的地位,向價值鏈上游走;另一方面,也要強化先進制造業品牌,講好品牌故事,提高品牌價值。
前沿突破
在對工業經濟下一階段的發展規劃中,先進制造業成為將持續增強發展的動能之一。
具體如何發展,趙志國指出,下一步將營造良好的產業發展環境。落實落細穩增長政策舉措,制定實施重點行業穩增長的工作方案,持續加強政策供給。抓實抓細部省協作、部門協同,支持工業大省當好頂梁柱,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大力支持龍頭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凝聚工業穩增長合力。同時將加大對制造業外貿企業的支持力度,做好制造業重點外資企業和項目服務保障,配合有關部門落實好穩外貿政策舉措,努力穩定工業產品出口。
在先進制造業所依賴的技術層面,趙志國提出將推動6G、光通信、量子通信等關鍵核心技術加速突破,加大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研發力度。大力推進5G、千兆光網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在垂直行業、信息消費、社會民生等領域的融合應用,推動工業互聯網規模應用,聚焦重點領域形成創新應用示范標桿,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
“6G本身也可以視作先進制造業進一步提升和完善的一個組成部分。通過6G可以讓先進技術和制造業更好地融合,創新和生產也可以更好地匹配,同時產業集群也可以讓制造業內形成大、中、小企業相互支撐的產業結構,更好地實現鏈條共生、原料共享、資源共享。”宋向清說。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陸珊珊 圖片來源:北京商報記者 攝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