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教育 >
    “數字人才”需求旺盛 焦點快報
    2023-06-11 15:52:34   來源:新華網  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

    新華社北京6月9日電 《經濟參考報》6月9日刊發文章《“數字人才”需求旺盛》。文章稱,機構預測當前數字人才總體缺口約在2500萬至3000萬左右;針對2023屆高校畢業生的職位中,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增速較快,AI大模型應屆生職位同比增速超過100%……從人才流動的趨勢,可洞悉數字經濟蓬勃向上的發展態勢。

    人瑞人才聯合德勤中國最新發布的《產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指出,大量數字化、智能化的崗位相繼涌現,相關行業對數字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人才短缺已經成為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

    “當前數字人才總體缺口約在2500萬至3000萬左右,且缺口仍在持續放大。”人瑞人才執行董事、主席兼行政總裁張建國對記者說,這種人才緊缺的情況,預計會持續三到五年。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長期為企業提供人才解決方案的科銳國際高級副總裁曾誠,也愈發感覺到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提速和對相關人才需求的增加。

    “我們觀察到,隨著數字化轉型進展深入,企業對擁有數字化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需求更高。在人才需求方面,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核心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復合型技術崗位,對專業技術、企業管理等多層次、多維度的人才需求量較大。”曾誠說,現在市場對一些數字化轉型通用崗的人才需求沒有以前那么多,反而是對一些具有行業屬性,懂業務場景、技術邏輯和產品化的人的需求更多。

    根據人瑞人才與德勤中國的調研顯示,有52.6%的企業最希望人才掌握數字分析技能,其次是數字營銷,占比為38.3%。在被問到最希望提升的人才能力時,52.5%的企業表示希望加強人才復合型學,尤其是技術人員的商務和運營能力。

    整體數字人才供不應求的同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領域的人才需求更加旺盛。

    《產業數字人才研究與發展報告(2023)》指出,在數字產業化人才方面,人工智能面臨著人才總量與質量的雙重欠缺,算法研發與開發人才緊缺度最高,機器學、計算機視覺技術方向需求尤為旺盛。在產業數字化人才方面,未來三年智能制造數字人才供需比預計將從1:2.2擴大至1:2.6,到2025年,行業數字人才缺口達550萬人,不足以支撐產業數字化轉型需求。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3屆高校畢業生就業數據報告》顯示,AI大模型應屆生職位同比增長超170%,在2023屆博士應屆生需求增長最多的TOP10新賽道中,前兩位為AI大模型、智能制造,分別同比增長430%和290.32%。與此同時,投遞智能制造、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大模型相關崗位的應屆生同比增長居前三,均超230%。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智聯招聘,通過招聘數據分析我國智能制造及細分領域相關人才的需求、供給及薪資狀況發現,智能制造人才需求持續上漲,尤其是電氣機械、儀器儀表、集成電路行業需求較大,企業服務及電子設備制造增速較高。智聯招聘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招聘職位數同比增幅均在50%以上。

    “制造領域現在出現了明顯分化。一些比較傳統的、技術含量低的制造企業,很大可能會被市場淘汰。另外一部分就會走向高端制造,大量使用機器人、智能化設備等,而這類企業對技術革新和數字化轉型的要求比較高。”張建國說。

    “人才流”的變化印證了我國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的勢頭。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50.2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3%,已連續11年顯著高于同期GDP名義增速,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相當于第二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達到41.5%。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凈增了158個新職業,其中首次標注了97個數字職業,占職業總數的6%。

    展望未來,數字人才需求仍將持續高漲,這對數字人才的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也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讓勞動力資源供需高效匹配,必須堅持短效機制與長效機制相結合,構建數字化人才生態鏈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張建國表示。

    張建國建議,可通過學校、社會培訓機構和綜合性實訓基地等,對畢業前的在校生及已經工作的青年技術人才進行實用性技能提升,以滿足數字化人才勝任力要求。曾誠也提到,“對于高校來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學生在一些好的項目上實,在實操層面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

    高校端不斷增加實訓課程的植入,企業端也需要積極發力。曾誠表示,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企業要重視內部的實操性培訓,在相應業務上實行階段性輪崗,讓更多的人參與到項目當中。張建國則認為,企業要運用多種用工模式,多渠道解決數字化人才供給問題,在這個大背景下,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應在數字化人才生態鏈、社會化共享用工平臺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記者張莫、王璐、實生祁航)

    關鍵詞:


    [責任編輯:ruirui]





    關于我們| 客服中心| 廣告服務| 建站服務| 聯系我們
     

    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20,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亚洲日韩涩涩成人午夜私人影院|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a不卡| 久久无码av亚洲精品色午夜|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亚洲韩国在线一卡二卡| 亚洲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资源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是AV|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AV| 亚洲成在人天堂一区二区| 亚洲AV日韩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无码中文毛片不卡|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 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VA| 亚洲春色在线视频| 亚洲AV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 亚洲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第一精品电影网|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不卡| 久久亚洲精品专区蓝色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亚洲av永久中文无码精品综合| 婷婷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小说区图片区另类春色| 亚洲AV无码专区亚洲AV伊甸园|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首页| 亚洲另类图片另类电影| 亚洲综合小说另类图片动图|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久|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麻豆天美| 亚洲美女色在线欧洲美女| 美女视频黄免费亚洲|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素人|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第1页|